記者 馬尤翼
金秋十月,碩果盈枝。
洛川蘋果、周至獼猴桃、臨潼石榴……一個個“金字招牌”讓鄉親們特色農業飯碗端得更穩。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640元,同比增長6.2%,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
如何讓三秦大地農民群眾持續增產增收?10月15日,省政協召開“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專題協商會,與會省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代表和市縣(區)政協負責同志與省級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互動交流,共繪我省“十五五”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新藍圖。
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為助力高質量編制我省“十五五”規劃凝心聚力。為形成高質量的建言成果,此前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延安、寶雞開展專題調研,并前往新疆考察“取經”,學習借鑒經驗做法。
“當前,我省農業特色產業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堅實支撐。但產業增收效能不足、龍頭企業帶動不強、收入結構依然單一等問題仍客觀存在。”會上,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張普慶結合調研情況,提出加快產業集成提升、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強化產業要素供給等對策建議。
作為陜西五大千億級產業鏈重點特色產業,2024年陜茶成績亮眼:茶園301萬畝、產量14.7萬噸,出口近2000噸,同比增長471%。
如何聚力做活“茶文章”?民建陜西省委會委員、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歆代表民建陜西省委會建議,設立省級茶產業投資基金支持茶葉品牌整合,梳理完善陜茶“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品牌體系構架,加大對省級茶學科研平臺和團隊的支持力度,鼓勵“鏈主”企業聯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省級茶產業成果轉化平臺,開發“茶旅+民宿”“茶旅+研學”“茶旅+康養”等茶文旅融合新業態,走出一條“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共融”的茶農增收致富之路。
全球每4個獼猴桃就有1個來自陜西。秦嶺深處的獼猴桃曾是藏于山野的“毛蛋蛋”,如今蛻變為果農手中的“黃金果”,其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富民產業福澤千家萬戶。
“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當前,產業發展多依賴規模擴張,在深層次拓展上仍面臨利益聯結機制松散、三產融合深度不足、增收渠道相對單一等問題,制約了農戶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實現持續穩定增收致富的動力熱情。”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常委雷秀娟在會上說。
她代表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從創新股份合作模式,構建緊密型利益共同體;強化科技普惠賦能,推動小農戶現代化轉型;拓展產業增值空間,創新收益分配機制;創新金融保險服務,完善風險保障體系四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陜西蘋果產量穩居全國“果業冠軍”寶座,與獼猴桃并肩撐起三秦大地的特色富民版圖。“當前,我省蘋果產業仍存在大而不強、產業效率低、綜合競爭力弱等問題。”咸陽市政協副主席郭群星代表咸陽市政協建議,強化苗木繁育體系建設,建立果樹新品種試驗示范站,加快新優品種示范推廣,開展蘋果新品種貯藏技術研究,加大輕簡化栽培技術推廣,持續抓好果業防災減災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災害預警系統,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發展特色產業,群眾受益是關鍵。省政協委員、銅川市政協主席劉西林給出具體路徑答案。他代表銅川市政協建議,強化政策支撐,確保財政銜接資金較大比例投向產業發展。主動招引、精心培育鏈上企業,深化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讓農民在產業發展中持續分享紅利。
“十四五”時期,依托秦巴山區優渥生態優勢,中藥材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群眾增收的新支柱。
“秦巴無閑草,遍地皆靈藥。”省政協常委,漢中市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漢中市委會主委范英建議,強化政策扶持,在土地流轉、信貸貼息、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大公用品牌培育打造力度,對發展前景好、產品結構優的規模企業實施“一戶一策”。樹立“中藥材+”融合發展理念,形成中藥材產業城鄉融合發展的循環經濟鏈。
“要讓特色產業齊頭并進,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永忠建議,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結合、分層分類覆蓋”的農業科技成果示范推廣網絡,加速節本增效技術直達基層,提高農戶經營性收入。
龍頭企業主動“挑大梁”,特色產業才能全力“加速跑”。省政協委員、陜西遠大電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小衛建議,一方面要制定分級分類培育計劃,集中資源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帶動全產業鏈發展的旗艦型“鏈主”企業;另一方面要強化“龍頭企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產業組織基礎,設立省級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為產業加速注入“資金活水”。
…………
坦誠建言、共謀發展,與會省級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積極回應大家的建言關切——
省發改委主任王青峰表示,下一步,將聚焦金融支農、基礎設施、冷鏈物流等短板,不斷夯實農民增收基礎條件;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富雪玲表示,將支持楊凌建設作物和畜牧產業創新中心,支持延安、渭南建設蘋果全產業創新體系;省財政廳副廳長陳軍平表示,將持續加大農業特色產業資金投入力度;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礦玲表示,將圍繞8條省級農業重點產業鏈,制定“十五五”全產業鏈發展規劃,構建“秦農大腦”數字化管理平臺,壯大“鏈主”企業和頭部龍頭企業,完善政策支持與聯農帶農成效掛鉤機制,拓寬就業創業、增收致富渠道。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