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涵博
社區連著千家萬戶,是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把“堅持人民至上”作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六個堅持”重要原則之一,為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標定了新的坐標方位。
10月28日,省政協召開“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 筑牢社會穩定和諧基礎”民主監督協商座談會,與會人員以監督的視角找差距,以協商的智慧謀對策,共同為構建更具韌性、更有溫度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積極建言資政。
為確保高質量開好此次會議,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赴寶雞市、商洛市部分縣(區)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進行考察調研。
省政協社法委專職副主任劉小龍介紹,近年來,我省通過健全完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但在黨建引領協同聯動機制、多元共治治理、公共服務供給、人才隊伍保障、數字技術賦能等方面仍存在亟待破解的薄弱環節。
如何破題?緊扣“十五五”規劃建議與省情,省政協社法委建議,建強黨建協同機制,構建“縱向貫通省-市-街道-社區,橫向聯通職能部門”的黨建治理資源池。培育多元共治生態,健全“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規范優化網格化管理。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打造“全齡友好+需求定制”的服務體系,強化“發展型服務”供給,建立“便民服務+就業幫扶”綜合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合理核定社區工作人員編制,建立與工作強度匹配的薪酬體系。整合公安、民政、衛健、人社、醫保等部門數據資源,借助算法模型和數字孿生技術賦能社區治理風險預判和動態研判。
為摸清居民真實感受,民盟陜西省委會對西安、寶雞、延安、漢中四市有關社區居民開展1950份抽樣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我省城市居民對社區治理工作基本認可,但參與有效性不足、社區信息公開透明度不足、社區維權支持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依然存在。
“建議構建‘居民建議-社區響應-結果反饋’的閉環管理系統,確保每條建議都能得到及時回應和有效落實。”省人大常委張紅代表民盟陜西省委會發言時表示,應開發社區議事數字化平臺,制定完善的社區信息公開目錄,明確信息公開的范圍、標準和頻率,對于居民關心的財務收支、項目招標、政策享受等重點領域信息做到全面、及時公開。
當前,“互聯網+基層治理”成為基層治理現代化重要方向。民盟陜西省委會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陜西數據空間研究院院長郭建瓊建議,建立“省級統籌規劃、市級樞紐聯動、社區落地應用”的三級數據共享機制,開發輕量化數字工具包,貼合社區實際需求,支持工作者自主調取共享數據,避免重復采集,建立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明確使用邊界與安全責任,確保數據共享規范有序。
西安市12345熱線統計顯示,業主和物業公司的矛盾,已經連續三年排在全市投訴榜首。破解物業糾紛治理難題,路在何方?
西安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李健彪援引了一組數據——目前西安現有小區9616個,其中業委會911個,物管會4465個。業委會占比僅為9.5%(上海市超過90%的小區成立有業委會),物管會的占比46%,已經成立業委會(物管會)的社區,對以營利為目的的物業公司缺乏制約。“配好業委會(物管會)班子,明確物業公司工作職責,對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意義重大。建議推廣‘紅色物業’和‘紅色業委會’模式,有效發揮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
延安物流儲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喬錄代表民建陜西省委會建議,制定我省“紅色物業”權責指導清單,清晰界定物業管理區域內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和責任邊界。構建社區黨組織牽頭,業委會、物業企業共同參與的“三方聯席會”制度,建立“居民提事、聯席議事、集體定事、聯動辦事、群眾評事”的閉環處理流程。鼓勵物業與社區養老、托幼、家政、健康等服務業態深度融合。
聚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省政協委員、商洛市政協副主席李繼武建議,深化多元化解,從多維度完善糾紛解決機制:規范人民調解,做實行政調解,做強司法調解,深化信訪化解,完善調解體系,從而夯實社會穩定和諧基礎。
省民政廳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省社區社會組織總量達5.5萬個,較2020年增長370%,覆蓋農村社區3.16萬個、城市社區2.39萬個;建成社區社會組織支持平臺521個。
“社區社會組織已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生力軍。”省政協委員、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建議,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對接機制,持續用好用活省級福彩公益金,重點支持縣(區)、街道(鄉鎮)建設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和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完善“培育+孵化+賦能”全鏈條服務。鼓勵企業、慈善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搭建“社會組織資源對接平臺”,緩解“缺資源、少渠道”難題。
“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針對性回應問題,重點談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互動交流環節前,省政協社法委主任劉偉說。在接下來的交流中,大家直面問題不回避,提出具體思路不敷衍——
圍繞委員們關心的社區人才隊伍“引留難”問題,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劉凱介紹,下一步還將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在日常管理與關心關愛上持續發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敬業奉獻、結構合理、群眾滿意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省政協此次民主監督協商會選定的主題非常好!”省委政法委副秘書長楊坤山說,會議聚焦基層治理與和諧穩定,會上的考察調研情況通報與重點發言具有借鑒意義。下一步,我省將統一部署全省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信息管理系統,為矛盾糾紛的排查與化解提供支撐。
省住建廳二級巡視員高亞弟表示,省住建廳將以整治物業服務亂象為切入點,制定完善政策法規,建立健全制度機制,進一步規范物業服務管理秩序,切實維護業主合法權益。以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為目標,持續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大力實施城市更新。
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副局長李煒表示,結合各位委員、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將聯合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堅持挖掘好場景,做大做優做強數據底盤,推進平臺系統建設,實現平臺通、管理通、數據通、服務通。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