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宣布其建設的8英寸先進硅光集成技術創新平臺正式通線。這是西北地區首條硅光中試線,將為國內光子產業各類創新主體提供多種類型光電、硅光芯片的研發和中試服務,為陜西光子產業延鏈補鏈提供有力支撐。
光子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引領性技術。2021年,陜西立足自身優勢,前瞻布局,在國內率先發布“追光計劃”,推動光子產業集群快速壯大。4年來,陜西光子產業實現跨越式成長,企業數量攀升至370多家,產業規模從150億元躍升至365億元,初步構建起“材料—芯片—器件—系統”的完整產業鏈條。
“硅光技術是AI算力、智能駕駛、量子通信等前沿領域的核心支撐。”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總經理楊軍紅說,全球硅光中試資源大多掌握在歐美企業手中。國內企業依托國外平臺流片要支付高昂費用,且面臨流片周期長、產能優先供給受限等問題。自建產線則要巨額投入,這讓中小企業和科研團隊望而卻步。
為破解這一困境,2023年,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總投資7.5億元啟動建設8英寸先進硅光集成技術創新平臺,引進比利時IMEC“130nm硅光芯片工藝包”,并引入光刻、刻蝕等60多臺(套)關鍵核心設備,構建起自主可控的先進工藝體系。
“在陜西進行中試,排隊時間短、效率高,速度比在國外快5倍以上。”深圳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洋說。
“8英寸先進硅光集成技術創新平臺通線彌補了陜西在硅光芯片中試領域的短板。未來,該平臺將加速應用于人工智能、光通信、光計算、低空飛行、醫療健康等領域產品的迭代進程。”楊軍紅介紹,8英寸先進硅光集成技術創新平臺已與10余家頭部企業達成意向合作協議,并吸引多家外地企業聚集陜西。
楊軍紅說:“我們將發揮國家級光電子集成產業中試平臺優勢,積極構建‘化合物半導體+硅光+異質異構集成’三位一體的平臺架構,實現從材料生長、芯片制程、器件封裝到系統測試的全鏈條覆蓋,助力陜西建設光子產業高地。”
(記者 蘇怡 田若楠)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