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許鵬
榆林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戰略地位突出,肩負著“西煤東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的重任,在全國能源保障供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伴隨產生的大量工業固體廢物卻成為榆林綠色發展的掣肘。
10月17日,榆林市政協召開五屆十六次常委會會議,組織部分委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匯聚一堂,就如何破解固廢治理,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開展專題協商。
為開好此次專題協商會,按照市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安排,9月22日至30日,市政協副主席拓耀飛帶領部分市政協委員和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先后赴山西、內蒙古、寧夏、山東等4省10市的14家企業和榆林市部分企業考察調研,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形式,詳細了解市內外工業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方面的政策創新和先進經驗,廣泛征集各方意見建議,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市發改委數據顯示,榆林市產生的工業固廢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氣化渣、電石渣、鎂渣和脫硫石膏等6大類。2024年,全市工業固廢產生量已達7800多萬噸,約占全省總量的40%。若不能有效破解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難題,不僅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更可能引發環境污染和生態風險,嚴重制約榆林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榆林市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方面主要存在幾個問題:從頂層設計來看,戰略性規劃缺乏針對性與精準落地路徑、法規政策體系不健全、固廢產品市場消納保障機制不足;從技術層面來看,工業固廢預處理與分選技術存在瓶頸、固廢高值化利用技術不成熟。為此,市工信局建議,強化規劃、健全法規,實現從“省綱”到“市策”的精準落地,構建“剛柔并濟”的政策體系,培育市場生態以破解產品消納瓶頸。同時,針對大宗固廢攻堅高值化利用難題,要創新技術,打通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
體制機制是固廢處置的保障因素,因此,市發改委建議,盡快搭建固廢管理的“四梁八柱”:聚焦打造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總目標,出臺《榆林市“十四五”資源綜合利用規劃》《榆林市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方案》等文件,構建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三級資源循環體系,圍繞綠色建工建材、井下充填、礦坑回填、高值化利用四大板塊謀劃項目,高位推進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鏈建設。
榆陽區是榆林市重要的產煤區,對于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煤矸石,長期依賴填埋、堆放處理,既占用土地、引發污染,又造成資源浪費。近年來,榆陽區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大力引進先進工藝技術,推動煤矸石在生態修復、建材制造等領域的應用,形成了“變廢為寶”的良性循環。
府谷縣也是榆林固廢產生的主要縣區,尤其是轄區產生的鎂渣,綜合利用率不足40%。為此,府谷縣建議,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環保要求的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項目,建立“要素保障優先”機制;開通環評、土地、林業、水保等審批“綠色通道”,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限,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作為煤炭主管部門,市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盡快搭建煤矸石深加工利用協同平臺、打通產業溝通壁壘,組建“榆林市煤矸石深加工利用產業聯盟”,整合煤礦企業(矸石產出方)、建材企業(如環保磚廠、新型建材廠)、技術研發機構(如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資源,搭建常態化無障礙溝通渠道。
對于大宗固廢處置和綜合利用,政府部門應占據主導地位,為此,榆神工業區管委會建議,加大對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的資金支持力度,設立專項科研基金,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創新研究;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聯盟,整合各方資源,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利用。
固廢處置要實現綜合利用,回收加工是一方面,其次是要能實現廢棄物二次利用,讓固廢產生新的價值和消納市場。榆林市慶巖煤化公司有關負責人建議政府加大綠色產品采購比例,由市政府牽頭,研究制定在市政基礎設施、交通道路、政府投資工程等公共項目中優先采購或強制使用符合標準的固廢建材產品的政策措施,明確項目工程固廢建材使用比例和要求,為固廢建材提供穩定的初始市場,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設立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專項獎補資金,加快完善固廢建材產品的標準認證與標識體系。
“看得出,大家的調研花了大力氣、下了真功夫,也取得了好效果。”市委常委、副市長賀湘如在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后表示,本次會議提交的《關于加快推進榆林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調研報告》情況摸得清、問題找得準、建議提得實,為推進全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決策參考。下一步,市政府計劃將固廢綜合利用攻堅戰納入全市“十五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梳理現有政策,研究制定項目建設從要素保障、資金獎補、產品推廣到宣傳引導等一系列政策制度。
市政協主席王華勝要求,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積極發揮政協民主監督職能,通過提案、視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種方式,對相關建議的采納、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問效,推動協商成果“開花結果”。對于破解工業固廢難題,他表示,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希望廣大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大環保投入和技術創新力度;希望科研機構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希望社會各界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無廢城市”建設,為推進榆林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匯聚磅礴力量。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