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涵博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為保障城鄉居民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社會保險制度,在保障老年居民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助力扶貧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0月31日,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圍繞十三屆三次會議第86號重點提案《關于推動提升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提案》召開督辦協商座談會,與會人員集思廣益,著力破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提升的堵點、卡點、難點問題。
如何優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和實施路徑,是省政協社法委持續聚焦的議題。2024年6月,省政協社法委召開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專題聽取相關工作推進情況介紹;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提交了《關于推動提升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提案》,旨在以政協提案之力,切實保障我省城鄉居民養老權益,助力全省社會保障體系提質增效。
“雖然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城鄉老齡人口基數加大、家庭養老和農村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等現實問題凸顯,提升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省政協社法委在提案中建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社會發展而逐步提高,增強居民參保意識,整合各方資源,提升養老保障水平。
收到提案后,承辦單位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高度重視,在詳細梳理現行政策、我省做法、下一步打算等基礎上,對提案所提建議逐條分析,深入研究優化調整現有政策的可行性。
在財政補助方面,省財政廳副廳長孫國權介紹,2020年至2024年,各級財政累計對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達到551.58億元,年均增長11.4%,有力支持了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平穩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確保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等各項養老保險待遇發放到位。“經過多次調整,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基礎養老金部分,最低標準從2011年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2025年9月的198元到239元不等,全部由財政負擔。”
孫國權表示,下一步,省財政廳將根據國家統一部署,配合省級相關部門,統籌考慮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物價變動等情況,報請省委、省政府適時調整基礎養老金。同時,繼續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財政補助資金保障工作和基金委托投資運營工作,確保參保居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今年6月1日起,我省調整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檔次,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早參保、多繳費、選高檔。7月1日起,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省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人每月提高3元,提高所需資金由省財政給予全額補助。同時,按時落實國家提高基礎養老金20元安排部署,已全部發放到位。
“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均待遇水平較‘十四五’初提高了70.44元,增幅45.8%。”省人社廳副廳長王曉龍用一組數據展示政策釋放的惠民紅利。
王曉龍透露,國家今年將制定出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籌集和待遇調整機制的政策文件,待國家文件出臺后,省人社廳將會同省級相關部門制定我省實施意見,用政策來保障各級財政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剛性支出。此外,省人社廳大力推動集體補助和社會資助,已經起草了《關于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補助和社會資助工作的通知》,在范圍、方式、流程上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和社會資助作了進一步規范和說明,年內將會同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實施。
“既有具體政策硬措施,又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說話。”省政協社法委專職副主任劉小龍在為提案辦理及落實工作成效點贊的同時也表示,社法委將持續關注我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積極發揮建言資政和橋梁紐帶作用,協助協調解決推進中的難點問題。
省政協提案委專職副主任李付剛說,兩家承辦單位對標提案建議,提出的工作措施切合實際、操作性強,希望后續抓好落實,使提案建議真正落地見效。
“提案辦理協商不是簡單的我交你辦、我辦你看、答復即辦結,而是要通過平等深入溝通協商,增進各方理解認同,最終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與共識的廣泛凝聚。”省政協社法委主任劉偉表示,要發揮好專門委員會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創新提案辦理形式,使提案真正提得準、辦得實、督得嚴、有效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