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08:08:19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各界導報報道組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為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11月7日,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在西安召開,與會人員立足陜西實際,聚焦全會提出的“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戰略部署,就陜西在“十五五”時期擴大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等重點任務積極協商議政。
“‘十五五’時期陜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應堅持‘內外并舉、雙向發力’。”列席會議的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西長安華科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京連表示,在對外開放層面,陜西應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引領作用,推動投資準入、跨境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制度規則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接軌,探索與共建國家建立省級層面政策協同與務實合作機制,搭建涵蓋經貿、科技、文化、民生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平臺,著力打造制度型開放先行區、跨境合作示范區;在對內聯動層面,主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深化與西部省份的產業協同、通道共享,探索推動西北經濟走廊建設,串聯沿線產業集群、暢通要素流動,形成“內外聯動、東西互濟”的開放格局。
“作為國企負責人,下一步,我們將立足開放大局,以自主打造的數字化協同平臺與創新科技服務生態為核心載體,為省內企業提供覆蓋科技成果跨境轉化、‘一帶一路’沿線前沿創新資源精準對接、中外產學研深度協同、跨境知識產權產業化等全鏈條數字化支撐。同時,將通過平臺搭建中外企業合作橋梁,助力陜西優勢產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需求精準匹配,打通跨境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助力陜西深化向西開放、鏈接亞歐市場,為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注入持續動能。”袁京連說。
“陜西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被國家賦予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開發開放樞紐等重大使命。當前,陜西向西開放的格局已逐步打開,但開放不能局限于此。”省政協常委、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財政與稅收系主任孔軍認為,要全力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持全方位擴大開放,向南學習廣東的發展經驗,向東對接江浙滬等發達地區,拓展對外渠道,以高水平全方位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五五’時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將加速重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加速突破,國際經濟貿易秩序將加速調整。這既為我省發揮內陸腹地戰略縱深優勢、打造雙循環重要鏈接點帶來歷史機遇,也對補齊‘開放不足’短板、增強產業鏈全球競爭力提出新的挑戰。”省政協常委、西北工業大學校友會副秘書長孫武斌建議,應全面整合我省區位交通、文化科教、能源資源、產業基礎等獨特優勢,以“規則引領+要素流通+產業聚集”的總體思路,全面推動開放型經濟規模提升、質量提升、能級提升,讓高水平對外開放真正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助燃劑”和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在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運林看來,“十五五”期間,陜西應在鞏固以往開放成績的基礎上,強化全域全面開放,著力解決區域開放參差不齊問題,積極構建與周邊毗鄰八省聯動開放發展格局,力促陜西開放發展步伐更快、力度更大、水平更高,力爭在“十五五”實現陜西開放水平西部領先、全國上游。
“陜西應打破行政區域分割,發展共建共有共享的開放經濟園區,激活偏遠縣區開放經濟要素,壯大開放經濟規模,破除開放禁區,真正敞開開放大門。”王運林建議,還應大力推進資源開放,實現礦產資源開采、山水資源開發、通道平臺資源使用、科研人才資源開發等全面開放;推進產業開放,圍繞確定或形成的重點產業、重要產業以及產業鏈,優化開放政策,激發內外動力,增強貫通上下游、暢通國內外的產業和經濟循環能力;推進涵蓋文化藝術、教育體育、科學研究、醫療保障、金融保險、勘探考古等社會服領域務實開放,以全域開放拓展發展空間。
在陜西對外開放的進程中,通道建設、展會搭建等“硬聯通”持續發力,為跨境合作筑牢了基礎。而要推動開放合作向縱深突破,更需激活技術協同、人才互鑒等“軟聯通”的核心效能。
列席會議的省政協委員、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尚學群建議,要牢牢把握陜西戰略機遇,充分激活西北工業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等共建“一帶一路”平臺效能,深化與共建國家的技術合作、企業對接、人才交流等,為對外開放注入持久動能。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