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銅川市陳爐古鎮王家瓷坊里,耀州瓷第六代傳承人王戰軍在給采訪團介紹“耀州四寶”。
□ 記者 馬尤翼 文/圖
11月3日,以“傳承之光·同心點亮”為主題,由省委統戰部組織的“統戰宣傳基層行”采訪團走進銅川市陳爐古鎮,探尋這座千年瓷都的非遺傳承密碼。
秋日暖陽下,古鎮里的瓷罐小徑上,瓷光與日光交織耀眼。這座被“瓷”浸潤到根脈的村落,是中國古代名窯耀州窯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目前國內耀州窯唯一遺存“爐火千年不絕”的燒造基地。
“你家的窯背我家的院,院內再把房子建”——這獨屬陳爐古鎮的聚落景觀,王家瓷坊就藏于其間。踏入院門,“陳爐八景”文化墻與瓷藝景觀撲入眼簾,耀州瓷第六代傳承人、銅川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代表王戰軍迎上前來,深情講述陳爐故事。
“好瓷器自己會說話”
“我們山里頭有做瓷器的土,腳下還踩著耀州窯千年傳承的文化根基。”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陳爐人,王戰軍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從小到大捧著黃土當寶貝,靠著這土生活,靠著這土傳承。
受父母影響,王戰軍“生下來就踩著制瓷的根”。1990年,他高中畢業后,進入陳爐陶瓷廠工作。“我跟媳婦也是通過陶瓷認識的,她是刻花的,我是做瓷的。”
1996年,下崗浪潮席卷而至,王戰軍沒有迷茫,而是帶著妻子創辦了王家瓷坊。春去秋來,夫妻倆守著一方窯爐,憑著過硬的技藝漸漸在當地闖出了名氣。
“制瓷這行騙不了人,選好料、守好工藝、磨好細節,好瓷器自己會說話。”作為耀州瓷傳統工藝的堅守者,王戰軍始終信奉“和土為坯,轉輪就制”的古訓。在他看來,取料、和泥、拉坯、刻花、施釉、燒制……70多道工序環環相扣,容不得一點馬虎。
2008年,西安餐飲商家紛紛找上門來,定制以“大老碗”為主的餐具,這讓王家瓷坊迎來了發展的轉折點。
“‘大老碗’咱當地人叫‘藍花’,是陳爐獨有的傳統青花瓷,碗大、壁厚、音脆,正合老陜人的豪爽性情。”王戰軍由此看到市場的風向:陜西的美食在哪兒飄香,他們老碗就可以在哪兒亮相。隨后,他主推“大老碗”,在彰顯“老陜”美食文化底蘊中,漸漸打開了全國市場。
眼前的瓷坊里,工匠們正有條不紊地為“大老碗”瓷坯勾勒紋樣,寥寥數筆,纏枝牡丹與幾尾小魚便使“大老碗”鮮活起來。如今,“大老碗”一個單品每年銷售就穩定在1萬件以上。在厚重傳承基礎上,多年來,王戰軍陸續推出黑釉剔花瓷、蘭花大老碗、耀州窯傳統青瓷、餐具、茶具、居家陳設瓷、現代陶藝及旅游紀念品等八大系列500多個品種。
獨辟蹊徑讓瓷器“活起來”
王戰軍不只是個“守舊”的制瓷人,還是個善創新的“說瓷人”。他深知,傳統文化要活態傳承,就得讓更多人看見、觸摸、感受到。為此,他獨辟蹊徑讓瓷器“活起來”——不僅在瓷坊里展示成品,還在現場演示制瓷過程和背后文化,更絕的是他的“互動秘籍”……
每逢參觀團走進王家瓷坊,一聲底氣十足的“大老碗兒咧!”總會瞬間引來聚焦目光。循聲望去,王戰軍捧起自家的“鎮店之寶”——一只碩大的陳爐大老碗,輕叩瓷壁,清越脆亮的律音余韻綿長,仿佛是老碗在訴說千年瓷韻。
讓人嘖嘖稱奇的還有王戰軍對“耀州四寶”聲色并茂的演示:用倒流壺“逆勢”出水、良心壺“明辨”分寸、鳳鳴壺“聲動”四座、公道杯“均分”甘醇……正待緩神之時,王戰軍邀請大家親手觸摸耀州瓷的釉面和紋路,敲一敲瓷身,通過看、聽、觸多維感受千年瓷文化的魅力。
“不能只把瓷器擺在那兒,得讓人和瓷之間產生情感聯結。”這是王戰軍堅持的“陶瓷”哲學。在十年前的王家瓷坊里,耀州瓷的魅力就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觸、可憶的鮮活體驗。
這座守得住傳統、玩得轉創新的瓷坊,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成為傳承耀州瓷文化、培育行業新人的重要平臺,2024年又成為銅川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王戰軍作為基地帶頭人,在主動搭建平臺中凝聚起同行力量。
讓耀州瓷火種越傳越廣
多年來,王家瓷坊不僅吸納了眾多制陶人就業,更培養出一批批技藝精湛的人才,支持他們自立門戶,讓耀州瓷的火種越傳越廣。如今,累計培養出省級陶瓷工藝大師2名、市級工藝美術大師2名等各類專業人才13名,成為陳爐古鎮的“陶瓷人才搖籃”。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要抱團發展,才能讓傳統技藝走得更遠。”王戰軍說,希望能帶動更多新階層人士投身傳統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事業。
在擔任十四屆銅川市政協委員期間,王戰軍一直不忘為陶瓷行業的人才培育鼓與呼:“雖然省內部分高校和技校已嘗試開設陶瓷專業,但要培養出兼具全面陶瓷知識與扎實實踐能力的高級人才,還需要更多政策支持與資源傾斜。”
在他看來,人才是陶瓷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根基,只有讓更多年輕人真正愛上制瓷、投身制瓷,將匠心融入血脈,這座千年瓷都的窯火才能真正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今年5月,2025銅川市陶瓷技能大賽在銅川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全方位展示了新一代陶瓷從業者的精湛技藝與創新精神。“這都是陶瓷業內人士、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成果。”王戰軍說,制瓷業憑手藝說話、靠品質立足,是妥妥的陽光行業,希望讓更多年輕人知道,這是越做越有奔頭的事業。
多年來,他積極推動瓷坊與各大美術類院校深度合作,開展交流研討、研學實踐與實地教學活動,讓年輕一代在泥土與窯火的熏陶中,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窯火灼灼,初心依依。近30年的制瓷之路,王戰軍越做越起勁。在他看來,這個行當的神奇之處就在于,不用費心思搞花哨的,你只管沉下心做好瓷——選好料、守好工藝、磨好細節,自然有人識貨,自然有人愿意為真正的好瓷器出好價錢。
談及未來,王戰軍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把王家瓷坊產業做大做強,下一代才能接好班!這就像跑接力賽,先把自己這一棒跑穩跑好,才能順順利利傳給下一代。我想再陪伴兒子做上十年、二十年……讓耀州瓷的手藝一直傳下去!”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