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小妹
當游客在“長安十二時辰”街區用手機“召喚”出唐朝的虛擬仕女,當古老的兵馬俑通過VR眼鏡在游客面前“復活”,當觀眾坐在“西影無界專用座椅”上沉浸式觀影……歷史的塵埃被技術拂去,跨越時空的對話變得生動可觸。這些并非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是擴展現實(XR)技術帶來的全新體驗。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歷史名城,西安如何讓豐厚的文化遺產“活”起來?如今,在政策引導與科技創新的雙輪驅動下,XR技術正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為古都文旅產業裝上了數字化“新引擎”。
科技賦能
打造沉浸式文旅新體驗
如今,數字技術已成為文旅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坐擁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西安成為XR技術打造深度體驗的試驗場,一系列標桿項目已在文旅行業產生示范效應。
“好像穿越到了長安的大街小巷,游覽過程特別有代入感。”11月7日,四川游客趙佳在曲江新區“長安十二時辰”街區深度體驗了VR互動項目。
作為國內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街區,“長安十二時辰”大量運用XR技術增強游客體驗感。街區通過全場景互動導航,讓游客的手機屏幕成為“穿越”的工具,掃描特定點位即可浮現出唐代人物、詩詞注解的虛擬影像。精心設計的燈光、布景和演員互動,讓游客不再是旁觀者,而成為“劇中人”。
在科技賦能下,一場文旅變革在西安的街頭巷尾發生。《兵馬俑奇妙夜》《沉睡的帝陵》《帝國密碼——秦始皇陵》等XR體驗項目,讓游客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大秦帝國;漫步大唐不夜城,專屬AR應用讓宏偉的虛擬殿宇在現實的街角拔地而起;華清宮的數字光影秀則以全息技術重現《長恨歌》場景,讓千年文脈“活”起來。
這些成功實踐表明,XR技術極大拓展了西安文旅產業的邊界,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歷史從靜態的文字和遺址中“解放”出來,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的沉浸式故事,滿足了新一代游客追求個性化、體驗感的消費需求。
數字引擎
打造影視工業新標桿
沉浸式文旅項目的火爆,展現了XR技術強大的表現力和市場吸引力,也推動了XR技術在產業鏈上游——影視制作領域的深入應用。
西安擁有深厚的影視基因,曾經的西安電影制片廠出品了華語電影史上多部經典作品。隨著科技的發展,XR技術的運用為西安這片影視厚土注入了全新的科技基因,推動影視產業向數字化方向轉型升級。
今年3月,國家電影局發布《關于促進虛擬現實電影有序發展的通知》,虛擬現實電影從想象走向實踐。10月22日,“虛實無界·智影共生——AI&XR電影技術創新大會”在西安召開。
國家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在大會致辭中表示:“電影的未來在創新,而科技為創新提供動能。今天,AI與XR等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改變著電影創作、生產、傳播和體驗的全鏈條。”
在這場大會上,國家虛擬現實電影技術創新中心落戶西安,位于西影電影園區的西安XR電影產業基地正式揭牌,為行業提供技術創新、標準規范制定、人才培養、產業促進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西影自主研發的無界影院系統也在大會期間正式發布。該系統是全球首款集成渲染服務器、適配頭顯與TMS運營播控系統的虛擬現實電影專用座椅系統,真正實現了“一椅一影院”,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桿。
政策引導
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西安XR產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和持續優化的政策環境。2022年,陜西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引導支持5G、人工智能、交互式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在文旅領域融合應用,推動創意設計、工藝美術、游戲游藝、動漫、網絡視頻等數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這一綱領性文件為XR技術與文旅融合指明了方向。
在此基礎上,西安出臺了配套政策《西安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計劃》,進一步細化支持措施。2024年9月,西安市政府印發《西安市培育打造XR產業鏈工作實施方案》,對XR產業發展作出詳細部署,進一步推動西安市XR產業發展、生態構建及產業技術創新,布局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西安XR電影產業基地、國家虛擬現實電影技術創新中心等相繼揭牌,構建起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的核心平臺。場景開放持續擴容,西安城墻、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等景區推動XR技術深度融入。
如今,西安已形成從硬件研發、內容制作到場景運營的全產業鏈,歷史與科技在此交融,文化以更富生命力的方式走向大眾,一幅由XR技術繪就的“古都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