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藍田縣司法局通過推出智能法律服務產品、開展針對性普法活動、創新基層矛盾調解模式,將法治服務融入民生細節與基層治理全過程,切實提升群眾法治獲得感與幸福感,為構建平安和諧藍田營造了濃厚的法治氛圍。

趣味普法守護“夕陽紅”
“AI司小宣”惠及千萬群眾
8月26日,由藍田縣司法局主導研發的產品——AI數字政務員、公共法律服務版“AI司小宣”正式登陸“i西安”平臺。“AI司小宣”剛上線就獲得熱搜應用第一名,自此將為西安市1300萬人口繼續提供優質的智能公共法律服務。
自去年10月上線至今,“AI司小宣”產品已安全穩定地試運營300余天。群眾可登錄西安市司法局官方小程序或公眾號,通過語音輸入、文字輸入、圖片上傳等方式,與“AI司小宣”互動,獲取想要的公共法律服務問題及答案。
借助線上AI技術,該產品不僅實現了基層普法與公共法律咨詢效率的雙重提升,還為偏遠山區的百姓提供了“方言對話、一聊一問、足不出戶、AI普法服務到家”的便利,同時還有效提升了基層普法公務系統的效率、服務質量及群眾滿意度。
“AI司小宣”通過全部國產化的先進創新技術手段,能夠準確理解需求,鏈接到合適的咨詢資源,從而更迅速、更精準地回應群眾和市場主體的所需所盼,讓廣大群眾和市場主體都能夠享受到AI的便利,為法治社會建設注入新質生產力。
2024年10月18日,“AI司小宣”1.0版本試運行后,成功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
今年7月12日,“AI司小宣”2.0版本順利迭代更新,8月26日正式登錄“i西安”綜合服務平臺。在此過程中,西安市委網信辦、西安市數據局、西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藍田縣委網信辦、藍田縣數據和行政審批服務局等單位非常重視“AI司小宣”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積極幫助“AI司小宣”接入“i西安”數據底座。藍田縣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誠邀廣大群眾和市場主體積極應用,幫助“AI司小宣”更快成長。
趣味普法守護“夕陽紅”
暑熱漸退,微風送爽。9月1日,藍田縣天鵝湖法治文化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藍關街道天鵝湖社區的“微光如炬”志愿服務活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藍田縣司法局藍關司法所根據活動人流特點,聚焦現場老年群體,為老人們送去一份夏末的“法治關懷”。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向過往群眾發放反電信網絡詐騙、禁毒知識等普法資料。印有“法治藍田”一碼通二維碼的宣傳袋和圍裙等宣傳品,成了最受歡迎的“法治禮物”,很快被領取一空。“小風一吹有點涼,今兒個咱來撒點糖,是啥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預防電信詐騙啦……”藍田縣司法局普法宣傳隊員們將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改編成節奏明快、押韻順口的快板詞。清脆的快板聲響起,迅速吸引了眾多銀發“粉絲”,老人們聽得津津有味。
“這比光發宣傳單有意思,還好記!”一位大爺樂呵呵地為活動點贊。
此次普法宣傳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識,切實提升了轄區居民尤其是老年群體的法治素養,為構建平安和諧藍關營造了濃厚的法治氛圍。
新鄉約助力基層治理
近日,藍田縣孟村鎮郗家街村村民劉某與郗某因房屋之間一處閑置地的歸屬問題發生爭執,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矛盾一度激化。藍田縣司法局孟村司法所工作人員運用《藍田新鄉約》的優秀傳統文化智慧,耐心進行調解,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
據了解,這處位于兩家房屋之間的閑置地,長期以來被雙方用來堆放雜物。隨著時間推移,雙方對土地的使用權產生分歧,從最初的口角爭執逐漸升級為激烈爭吵,鄰里關系變得緊張,劉某遂向藍田縣司法局孟村司法所尋求幫助。
司法所工作人員接到求助后,聯合鎮村干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勘察,明確閑置地為村集體所有,并非個人財產。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沒有簡單地以法規“定分止爭”,而是創新性地引入《藍田新鄉約》中的“禮俗相交”“過失相規”等理念,耐心引導。
“咱郗家街村歷史悠久,深受紅色文化熏陶,一直提倡‘文明和諧’,講究‘遠親不如近鄰’,為這點地傷了和氣不值當;新鄉約里也說,‘集體財產要大家護’,要是人人都占一點,村里的規矩不就亂了?”
在工作人員一番情理結合的勸說下,雙方逐漸冷靜下來,認識到: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和睦的鄰里關系才是根本。最終,雙方自愿簽訂調解協議,承諾限期清除各自在閑置地上的物品,恢復土地原貌,并交由村委會統一管理。一場可能升級的鄰里糾紛在德法融合的調解下圓滿解決。
這起糾紛的成功化解,解決了群眾的煩心事,更展現了《藍田新鄉約》等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孟村司法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主動聯合轄區派出所、村組、網格員等各方力量,繼續踐行“楓橋經驗”,將“德治”與“法治”有機結合,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為建設和諧美麗鄉村貢獻力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