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網購狂歡季,快遞包裹藏風險,新型毒品常偽裝,警惕陷阱護平安!”近日,陜西省延安強制隔離戒毒所“張思德”法治宣傳隊走進甘泉縣職業中學,以“防毒護‘購’·青春無毒”為主題,為400余名師生上了一堂“接地氣、貼生活”的禁毒法治課。
宣傳隊干警結合“雙十一”網購場景,聚焦新型毒品偽裝陷阱展開講解。“書籍、茶葉里面可能藏毒,就連快遞紙箱的夾層都可能被毒販利用成為藏毒空間。”干警一邊揭露快遞藏毒的隱蔽手段,一邊拿著仿真模型詳細拆解含LSD的新型毒品偽裝成郵票、貼紙、賀卡通過快遞流通的騙局。針對青少年網購習慣,干警重點剖析“朋友圈代購減肥藥”“游戲群兜售‘提神糖’”等常見涉毒套路,結合多起青少年誤入涉毒陷阱的典型案例,揭露這類網紅產品“看似無害、實則含毒”的真相,反復強調網絡購物必須堅守“不明包裹不拆、陌生鏈接不點、可疑物品不碰”的安全準則,務必選擇正規平臺購物,收到來歷不明快遞及時核對寄件信息,遇到可疑情況第一時間向老師或警察報告。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除了網購,在KTV、酒吧等娛樂場所也會有藏匿毒品的現象。”互動問答環節中,干警提問后有同學舉手:“在網上的案例中看到過夜店里有‘神仙水’,看著像飲料,其實是毒品。”干警點頭:“這類‘毒飲料’有可能會出現在娛樂場所,它外觀和普通飲料相似,普通人很難辨別。更隱蔽的是,毒販還會在QQ群、微信群里發‘帶瓶水來’等‘聚會暗號’,實則傳遞‘神仙水’這類毒品。”干警提醒同學們不管是線上群組還是線下場所,面對不明物品堅決不碰、可疑邀約果斷拒絕,時刻保持警惕心。
活動還設置了“禁毒套圈圈”“拒毒大轉盤”等趣味互動游戲,將禁毒知識、辨毒技巧融入輕松的游戲氛圍中,讓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加深記憶。“原來毒品不僅藏在快遞里,社交群、娛樂場所也有陷阱!”同學們紛紛表示,進一步認識到了毒品的偽裝性和危害性,今后在生活中要保持警惕,不斷提高自身對毒品的辨識能力和防范意識,自覺遠離毒品陷阱。(劉焱 王鳳慧)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