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眉縣首善街道景賢社區探索的“片區聯盟”模式經媒體報道后,引發廣泛關注。社區通過牽線搭橋,讓新舊小區聯盟,實現資源共享與力量互助,成功破解了老舊小區的治理難題。筆者認為,這看似簡單的“鄰里互助”,背后折射出的卻是基層治理理念的變革與創新,為破解老舊小區管理困境提供了經驗。
“片區聯盟”打破了小區間的“資源壁壘”,實現了從“單打獨斗”到“互補共贏”的轉變。老舊小區硬件設施、物業管理相對較弱,而新小區在這方面恰恰具有優勢。“片區聯盟”引導新小區將資源注入老舊小區,解決了環境整治、智慧安防等“急難愁盼”的硬件問題;老舊小區的人文底蘊和社區活力又會反哺新小區,幫助其快速構建和諧、溫暖的社區軟環境。這種互補共贏的格局,極大地提升了整體區域的居住品質和幸福指數。
“片區聯盟”創新治理機制,推動“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升級。景賢社區的成功,社區黨組織起到的牽線搭橋作用功不可沒。社區不再大包大攬,而是搭建平臺、制定規則、促進溝通,將物業公司、業委會、社區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整合到一個共同的治理框架下,形成了“社區引導、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的新格局。這種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居民的積極性,讓治理從“要我做”變成了“我們一起做”,夯實了社會治理的群眾基礎。
基層治理的創新并非總是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有時需要“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在社區治理中,希望能涌現出越來越多類似“片區聯盟”的好辦法,讓其服務于更多的社區居民。(張笑俠)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