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銅川耀州窯是我國陶瓷燒造技藝的“六大窯系”之一,耀州瓷是中國北方青瓷的千年瑰寶,以其特有的宋代橄欖青釉及精湛的刻花技藝著稱,更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燒制技藝流傳于世。

考古發掘和研究表明,耀州窯始于唐代,是唐代燒造陶瓷釉色品種最多的窯場之一,初創時期的耀州窯除生產白瓷、茶葉末釉瓷、黃釉瓷、青瓷等高溫釉瓷外,主要生產黑瓷。


五代時期,耀州窯制瓷技藝有了重大改進和提高,并創造性地燒制出“制精色異,質復瑩薄”的天青釉瓷,對兩宋時期官窯產生了影響。經五代的發展創新后,耀州窯至北宋時期進入鼎盛階段,制瓷工藝日臻完善,其中青瓷燒造技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五代到北宋時期,耀州窯青瓷裝飾以剔、雕、劃、刻、印花為主,尤以刻花工藝最富有特色。由于耀州窯青瓷胎體較為厚重,這為工匠們采用“刀刀見泥”的深刻手法來體現圖案立體感創造了條件。

作為一種商品,陶瓷器的銷售始終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唐代時期,地處黃堡鎮的耀州窯距都城長安不足一百公里,大量耀瓷被源源不斷地運送至長安,再通過古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同時,制瓷工藝也隨之廣泛傳播。

宋代以后,耀州窯歷經元、明、清而傳承至今,爐火千年不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至本世紀初,考古工作者歷經多次考古發掘,在銅川累計發掘窯址面積20000平方米,出土各時代作坊、窯爐各200余座,歷代陶瓷標本300余萬件(片),厘清了耀州窯的燒造歷史和時代特征。耀州窯遺址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發現之一。

為了擦亮耀瓷名片,近年來,銅川市建設了占地面積達155畝的耀瓷文化園區,內設耀州窯直播基地、耀州窯研學教育體驗區、陶瓷學院等7大功能分區,集耀瓷遺址觀光、研發生產、工藝體驗、文化交流、教學實習、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此外,耀州窯文化基地規劃建設了先進陶瓷、傳統陶瓷、耀瓷文旅等產業板塊。銅川市還打破傳統陶瓷產業“生產制造單一環節”局限,以文旅融合打造多元化耀瓷產業體系,通過創新形式展現和傳播耀瓷之美。
統籌: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編導:崔月平
記者:孫正好
包裝:夏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