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白小芳 賀鵬飛
鼓樂喧天慶豐收,薯香四溢聚賓朋。10月18日,盡管秋晨的細雨帶著幾分涼意,但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廣場上卻暖意融融、人聲鼎沸。寶塔區甘谷驛鎮第九屆紅薯節暨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戰略升級大會隆重開幕。寶塔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常延麗出席活動并宣布開幕,市、區各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各鄉鎮(街道辦)代表、甘谷驛鎮全體干部職工、第一書記、駐鎮企事業單位代表、村“兩委”班子成員和產業戶代表共計5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以“薯”為媒的豐收盛會,共繪鄉村振興的發展藍圖。

活動現場精心布置,紅色的道旗迎風招展,與隨處可見的紅薯元素相得益彰,營造出濃厚的節慶氛圍。開幕式上,一場場充滿地域特色的文藝表演輪番登場:歡快的腰鼓表演節奏鏗鏘,展現出陜北人民的熱情豪邁;悠揚的民歌演唱婉轉悠揚,傳遞著豐收的喜悅;詼諧幽默的小品聚焦紅薯種植故事,引得現場觀眾陣陣歡笑。盡管細雨綿綿,但觀眾們的熱情絲毫不減,大家撐著雨傘、駐足觀賞,掌聲與歡呼聲此起彼伏,將現場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在農產品展示區,來自甘谷驛鎮各行政村的紅薯種植戶們紛紛亮出“看家本領”,將自家培育的優質紅薯及深加工產品整齊陳列。紫紅飽滿的“秦薯五號”、潔白細膩的“白玉”、香甜粉糯的“煙薯25”等多個品種的紅薯一字排開,形態各異、色澤誘人;紅薯干、紅薯粉條、紅薯糕、紅薯脆片等深加工產品琳瑯滿目,包裝精美,充分展現了甘谷驛鎮紅薯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成果。種植戶們熱情地向過往市民游客介紹自家產品的特點和優勢,不少游客拿起紅薯仔細端詳、現場品嘗,并不時拿出手機掃碼購買,場面十分火爆。

“我種紅薯已經有十幾年了,今年特意擴大了種植規模,沒想到收成這么好!”史家溝村種植戶高維珍一邊給游客打包紅薯,一邊笑著介紹,“我們家的‘白玉’紅薯口感特別好,甜度高、水分足,一斤能賣到5元,一箱10斤,城區內免費送貨,外地客戶我們也支持快遞包郵。靠著老客戶的信任和口碑傳播,現在山東、廣東、西安這些大城市的訂單都源源不斷,今年預計能收入20萬元。下一步,我打算再學習一些先進的種植技術,爭取明年有更好的收成!”種植戶高維珍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也道出了當地種植戶們依靠紅薯產業增收致富的心聲。
美食體驗區更是香氣撲鼻,成為現場的“人氣打卡地”。烤紅薯攤位前,一個個飽滿的紅薯在炭火的烘烤下滋滋作響,金黃的果肉散發著濃郁的甜香,剛出爐就被搶購一空;蒸紅薯攤位上,熱氣騰騰的紅薯軟糯香甜,入口即化,讓人回味無窮;還有廚師現場用紅薯制作紅薯粥、紅薯餅、紅薯丸子等特色美食,讓市民游客大飽口福。“甘谷驛的紅薯就是地道!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特意來買幾箱,不管是蒸著吃、烤著吃,還是做成各種美食,都特別受歡迎。”市民董艷艷手里提著剛買的紅薯,滿意地說道。

甘谷驛鎮地處延河東入黃河的咽喉要道,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當地沙綿土土質疏松、透氣性好的優勢,加上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為紅薯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產出的紅薯以“軟糯香甜、營養豐富”而備受市場青睞。近年來,甘谷驛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紅薯產業作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來抓,在寶塔區委、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產業基礎設施。通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建設灌溉系統和保鮮存儲庫,有效解決了紅薯種植“靠天吃飯”和產后存儲的難題;積極引進推廣高起壟、黑白膜覆蓋、高密度種植、平插栽培、滴灌灌溉等先進實用技術,同時引導種植戶增施農家肥改良土壤有機質,全方位提升紅薯品質和產量。如今,甘谷驛鎮紅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最高畝產突破5000斤,畝均效益超過2萬元,“小紅薯”已然成為當地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的特色富民產業,成為群眾手中的“致富果”。
“舉辦紅薯節,不僅是為了慶祝豐收,更是為了搭建一個展示品牌、推廣產品、招商引資的平臺。”甘谷驛鎮鎮長白志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下一步,甘谷驛鎮將繼續深耕紅薯產業,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不斷破解種植規模瓶頸,擴大產業輻射范圍。一方面,將舉辦甘谷驛紅薯區域公用品牌升級發布會,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通過委托加工、冠名貼牌等方式補齊產業鏈條短板,大力發展紅薯深加工產業,持續豐富“甘谷驛紅薯+”多元業態,推動紅薯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方向高質量發展。同時,將以紅薯產業為紐帶,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元素,打造集種植、采摘、加工、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產業綜合體,讓“薯光”照亮更多群眾的增收致富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據悉,本屆紅薯節將持續舉辦多天,期間還將開展紅薯種植技術交流研討會、特色農產品展銷會、親子采摘體驗等一系列活動,進一步激活產業活力,凝聚發展合力,讓甘谷驛紅薯香飄更遠,讓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