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韓璋 樊星)10月28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渭南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萬曉峰通報了平安渭南建設工作情況。萬曉峰介紹,“十四五”以來,渭南市始終堅持將平安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系統謀劃、整體推進、細化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營造了安全、穩定、公正、有序的良好環境。2024年人民群眾對全市平安建設的滿意度較2020年提升1.76個百分點。2021年以來,渭南市及各縣(市、區)共獲“平安銅鼎”13個,韓城、臨渭、合陽、潼關、大荔、白水等縣(市、區)榮獲全省“平安銀鼎”,富平縣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全省“平安金鼎”。

近年來,渭南相繼出臺《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建成秦創原(渭南)法治服務保障中心、司法服務知識產權中心、檢察保護中心等,組織開展治安環境“大治理”、司法質效“大提升”、政法干警“大走訪”、創新形式“大服務”等活動,嚴厲打擊防范非法金融活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體系,不斷深化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市、縣兩級調解協會全面建設,成立知識產權糾紛、金融糾紛、郵政快遞行業糾紛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目前,全市共建立人民調解組織2572個,建成特色調解室47個,擁有人民調解員7936名。十四五以來,全市共排查矛盾糾紛6萬余件,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
制定落實《渭南市創新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完成公安“情指行”一體化實戰應用平臺建設,匯聚247類25億余條數據,常態化開展社會治安風險排查整治,推動社會治安風險隱患動態清零。優化提升“135”快反機制,確保發生警情快速反應、高效處置。完成6個公安檢查站智能化建設,整合公共安全視頻監控2.9萬余路、農村“小探頭”18.3萬余路,建成705個“智慧安防小區”“智能內保單位”,智慧防控網進一步織密。定期分析研判社會治安形勢,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盜搶騙、黃賭毒等突出違法犯罪,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刑事案件連年下降。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從2020年的96.43%提升到2024年的98.81%。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9.39%,治安案件發現受理同比下降4.94%,社會治安水平進一步提升;持續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積極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了75.8%。
深化“警網融合”建設,8.8萬余名網格員在社會治安防控中的前沿觸角作用充分發揮,基層平安防線進一步加強;建立智慧派出所“一管三防”工作體系,深化派出所主防警務改革,全市派出所警力占比達到45%,“一村一警”實現全覆蓋。全市12個縣級綜治中心均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實現“五有”目標,基本實現人民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強化公眾法律意識。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現全覆蓋,建成2176個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室,培養“法律明白人”11103名,村級法治文化陣地覆蓋率達到95%以上,成功創建20個國家級、45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2萬余場次,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更加濃厚。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