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怡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前三季度,陜西工業經濟不負眾望,超八成行業實現正增長,延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良好增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壓艙石”作用持續發揮。
看基礎——
能源是陜西的傳統優勢。
堅持穩煤、擴油、增氣并舉,陜西念好“穩控轉”三字經,持續推動優質產能加速釋放,煤炭、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達到5.9億噸、1837萬噸、276億立方米,均居全國前列,為保障能源安全貢獻陜西力量。
從主要行業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0.4%,拉動規上工業增長5.4個百分點。其中,6個大類行業均實現同比增長,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以上2個行業增加值合計占采礦業比重達95%,拉動規上工業增長5.1個百分點。
從重點能源產品看,原煤產量同比增長2.4%,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4.3%,原油產量同比增長0.1%,發電量同比增長1.1%。
能源工業“基石”牢固,為經濟穩增長夯實了基礎。
看變化——
陜西工業體系完整,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
立足新發展階段,陜西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充分把握數實融合發展趨勢,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推進。
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增加值同比增長11%,拉動規上工業增長1.8個百分點。從行業看,8個行業“七增一降”。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汽車、電氣機械等行業增速分別為10.7%、24.8%、35.4%。從產品看,中高端裝備類產品產量高速增長,發電機組、平衡車、充電樁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3%、71.7%、48.4%。
快速增長的同時,工業綠色發展步伐加快,綠色低碳產品表現亮眼。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9.8%、2.3%、20.2%;風電建設提速帶動風力發電機組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增速為99.8%。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讓經濟長“個子”的同時,“筋骨”更強。
看活力——
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基礎上的發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經濟質量優勢。
緊盯延鏈、補鏈、強鏈發力,陜西34條重點產業鏈產值突破1.7萬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近八成,其中7條產業鏈產值過千億元,乘用車(新能源)、太陽能光伏等9條產業鏈實現兩位數增長;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93戶,合計總產值同比增長50%,為工業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新活力。
原煤、天然氣、原油等傳統“土特產”產量穩居全國前列;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3D打印設備、民用無人機等成為陜西工業“新名片”。
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但是工業經濟韌性強,“壓艙石”作用持續發揮,進一步堅定了克服眼前困難的信心和底氣。
工業穩則經濟穩。緊盯全年目標任務,全省上下仍需砥礪前行,久久為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必須落實落細支持工業發展的存量增量政策,持續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推動產業鏈“強筋壯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工業經濟質效齊升、持續向好。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