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陜西省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情況。
截至目前,全省登記社會組織30290家。其中,社會團體17128家、基金會183家、社會服務機構12979家。全省社會組織從業人員33.3萬人,為促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為創新社會治理注入新活力。
五年清理2549家
陜西社會組織實現從“量增”到“質升”轉型
近五年,陜西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各項工作成效顯著。各級民政部門持續落實黨建協同責任,全面推動社會組織成立登記、章程核準、年檢年報、專項抽查、等級評估、教育培訓與社會組織黨建“六同步”。實現547個直屬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7家社會組織入圍“全國先進社會組織”,8家社會組織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
優化發展布局,鼓勵扶持科技類、經濟類、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依法登記。五年來,新登記相關社會組織2474家,占比31%。深化行業協會商會改革,會同省委社會工作部明確脫鉤行業協會商會的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業監管事項,確保行業協會商會“脫鉤不脫管”“脫鉤不脫扶持”。清理低效、無效社會組織2549家,實現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的發展轉型。
加大購買服務力度,支持社會組織實施扶老助老、關愛兒童、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服務項目。開展等級評估,全省961家社會組織獲得3A以上等級。全省建成各類孵化基地(中心)562個,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建成陜西省社會組織綜合管理服務系統,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業務實現“線上辦”,壓縮辦理時限,提升登記服務效能。
助力鄉村振興
累計投入幫扶資金9.94億元
為規范社會組織運行,陜西省先后建立健全省社會組織管理工作聯席會議、綜合執法聯席會議、資金監管工作等制度機制,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制定印發《陜西省異地商會登記管理服務辦法》《陜西省社會組織綜合監管工作指引》等文件,社會組織政策制度體系逐步健全。
在助力經濟發展方面,陜西省扎實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陜西省秦商總會、陜西省工業經濟聯合會、陜西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等聚焦光子、半導體、富硒產品等重點產業鏈群,在產業服務、招引展銷、對外交流等方面積極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全省社會組織累計減免經營困難會員單位會費4.28億元。
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全省8694家社會組織實施幫扶項目3100余個,累計投入幫扶資金9.94億元。陜西省慈善協會、陜西省山東商會等496家省級社會組織組成12個“合力團”,與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結對幫扶。深化蘇陜協作,實施蘇陜社會組織協作幫扶項目397個、投入款物7800余萬元。
在助力基層治理方面,陜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發揮樞紐平臺作用,鏈接社會資源,支持縣域公益組織開展特殊困難群體關愛等活動,5萬余家社區社會組織將養老、托育、助殘等服務延伸到群眾身邊。穩崗就業方面,近三年,全省社會組織及其會員單位共計招聘高校畢業生18086人,招收見習高校畢業生7693人。
記者 劉曉云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