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片文學的熱土,始終在中國文壇閃爍著獨特的光芒。深秋時節,陜西作家群體迎來了創作豐收期,老中青多位知名作家推出新作,更有文學獎的肯定,充分展現了“文學陜軍”的持續創作能力。
“茅獎”作家再推新作
10月底,深秋的北京已有些許寒意,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的最新長篇筆記體小說《消息》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地壇公園舉行。2022年至2024年間,賈平凹深入商州、秦嶺及黃河流域多地采風,最終以九十余則短篇構建起這部筆記體作品。小說將歷史傳說、民俗風物和當代生存狀態交織,勾勒出一幅兼具文化厚度與生命溫度的當代“山居圖”。發布會現場,賈平凹分享了書名的選擇過程。曾有朋友建議書名應為“太息”,因為屈原有“長太息以掩涕兮”,蘇東坡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表達,契合書中對“大地生生不息”的書寫。“但是我想了想,還是叫‘消息’好一點,消息實際上就是大地的氣息,氣息也就是一股子風,形成風,從大地上刮過。”這個選擇,暗合了他一貫“以質樸文字寫人間百態”的創作風格——拒絕刻意的文學拔高,只做生活的忠實記錄者。
陜西另外一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陳彥的長篇新作《人間廣廈》也于金秋時節推出,小說聚焦中國住房變遷,通過虛構單位分房事件展現社會矛盾與人性百態。作家依然將背景選在了他熟悉的“西京”,圍繞虛構的“西京文化藝術研究院”分房事件展開,通過九十八套新建住房的分配,揭示利益博弈、文化人掙扎及傳統與現代的沖突。作家以分房為“生活微孔”,輻射至城市、鄉村及歷史深層,探討“安得廣廈”的現實困境與精神棲息。陳彥在后記中如是說:“分房的小說承擔不了那么大的責任,只是力圖以這個生活微孔,去窺探一些事物與生命的顫抖與律動。讓更需要、更應該的人擁有,始終是社會摸索前進的主航道與路標。”
兩作家獲得冰心散文獎
10月30日,第十一屆冰心散文獎在貴州遵義仁懷市揭曉。西安作家張軍峰創作的散文《在阿里》、廉濤創作的散文《行走祁連》獲得了“散文單篇獎”。冰心散文獎是中國散文學會根據冰心女士的遺愿于2000年創立的,是我國文學獎中重要的獎項之一,代表了中國散文當下的水準。在該獎的前幾屆評選中,先后有鐵凝、賈平凹、遲子建、肖云儒等著名作家獲此殊榮,更多的則是長期扎根于基層寫作的作家。陜西作家此前也多次摘獲冰心散文獎,在散文集獎、散文單篇獎和散文理論獎上多有建樹。
此次獲獎的作品,《在阿里》中,張軍峰以細膩的筆觸捕捉日常場景,文字間有對高原自然之美的敬畏、對援藏精神的贊頌,蘊含著對生命、信仰與奉獻的深刻思考。而《行走祁連》是廉濤多次走訪祁連山沿線后創作的作品,文中既有對祁連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觀的詩意描寫,還有對沿線游牧文化、絲路遺跡、鄉村發展的深度挖掘。
中青年作家佳作頻出
老作家展現實力,陜西中青年作家也不甘落后,用一部部實力作品在這個秋季交出滿意的答卷。
11月8日,《過秦嶺》文學創作分享會將在長安書院舉行,該書是陜西青年作家王潔耗時近3年,走訪了秦嶺50多個村子完成的報告文學作品。書中作者將30多個保護秦嶺的人物故事娓娓道來,他們是秦嶺護林員、保護大熊貓的一家三代、扎根深山的民警、繁育朱鹮的技術人員、金絲猴的守護者、老城文物保護者……用樸素情懷洞見時代的心靈悸動,譜寫出一首綠色守護者的奏鳴曲。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分享會除了邀請了朱鴻、周瑄璞、邢小俊等專業作家評論家外,還邀請了程渤智、韓小九、程飛等音樂人到場,用不同風格的音樂對話,共同譜寫秦嶺與城市的交響。
陜西青年網絡作家十三微塵的散文集《許你長安》也將在本周末召開新書發布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散文,她的文章都是隨想式的,對日常生活的記錄和思考,這種記錄和思考有對當下的,有對已往的,是歲月的寫真和留痕,也是心靈的囈語和心緒的流露,文章清峻、冷凝,有時還帶著一點淡淡的憂郁和哀傷,但總體調子卻是溫暖的,積極向上的,讓人喜歡的。11月9日,十三微塵《許你長安》分享會將在曲江書城舉行,屆時,第廣龍、劉寧、王鵬程等作家評論家將和作者一起分享她的心路歷程。
記者 張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