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土遺址微生物病害防治這一世界性難題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記者近日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悉,由該院聯合敦煌研究院和北京科技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開展的研究,已找到能有效防治土遺址微生物病害再次暴發的科學方法,這對包括兵馬俑坑在內的大型土遺址的長久保護具有重大意義。
微生物病害被喻為土遺址的“慢性癌癥”,在考古發掘現場和遺址博物館中較為普遍,對其快速科學的防治是保護土遺址及其賦存文物安全的業內公認難題。尤其像秦始皇帝陵兵馬俑坑這類在發掘初期或長期維持高濕度環境的遺址,微生物防控尤為迫切。
研究表明,利用特定紫外線消毒系統可有效殺滅有害微生物,為遺址及周邊環境形成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從而防止微生物病害的再次暴發。這項技術為解決土遺址微生物反復滋生問題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研究人員還通過實驗室測試和現場篩選,確定使用1%的OIT/DCOIT生物抑制劑,能夠快速有效抑制微生物引起的遺址劣化。該抑制劑配合機械去除方式,實現了對微生物病害的快速精準控制和長效防治。
該研究指出,未來的土遺址微生物病害治理,將是集監測、預警、環境治理及調控于一體的智能化系統。通過環境監測與數據分析聯動,可將微生物病害發現在“萌芽期”,及時對兵馬俑坑等土遺址的“健康”狀況作出科學評判。
據了解,這項研究成果來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青年開放課題《兩處博物館土遺址微生物群落特征及菌害成因比較研究》,相關2篇論文已發表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和《Coatings》期刊。該院近年來通過設立青年開放課題,積極推動包括兵馬俑坑在內的土遺址保護研究,為文化遺產的永久保存和展示利用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記者 張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