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難走,現在路修好了,新煩惱又來了——車沒地方停,想賣點東西還怕占道。”鎮安縣大坪鎮廟溝村巖屋河街道完成硬化改造后,居民葉堂記的話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這條曾坑洼不平、攤位雜亂的街道,如今硬件升級了,“秩序短板”卻成了新的民生堵點。11月6日,廟溝村黨群服務中心的一場“小板凳”議事會上,鎮人大代表、群眾代表與市監所干部、派出所民警圍坐一堂,把“堵點”擺上臺面,共同“把脈開方”。
作為大坪鎮今年推進的第5場“小板凳”議事會,人大代表提前收集匯總民意,將“增設停車位”“規范擺攤點”等訴求精準傳遞;攤主代表主動承諾“只要給個固定地方,我們保證守規矩、搞干凈”;派出所民警當場實地勘測,結合背街小巷地形,承諾“擠出”40個臨時車位,解決停車亂象;廟溝村“兩委”迅速認領任務,計劃在富潤家園小區周邊劃定30個統一管理攤位,并配發標準化攤位車、明確戶主“門前三包”責任;市監所同步跟進,將對攤位合規經營進行常態化監管;鎮政府則從長效治理出發,啟動主街道“交通嚴管一條街”申報程序,筑牢機制保障。
“以前擺攤東躲西藏,有了固定攤位,心里就踏實多了!”方案敲定后,攤主黃根升難掩笑意。從硬化前的“路難行、攤亂擺”,到改造后的“路通暢、不規范”,再到“小板凳”議事會上敲定的“車位明、攤位齊”,一場接地氣的協商,讓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徹底通暢。
據悉,大坪鎮將“小板凳”議事會制度與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制度有效銜接,堅持“群眾有事當場說、多方聯動當場議、能辦的事當場定”,累計解決村道維修、環境整治、民生服務等各類問題30多件,讓“多元共治,就地解紛”的基層治理模式落地生根,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來源:文明商洛)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