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春天初游西安,在諸多風味小吃中嘗到一味“棗泥糊”,驚為逸品,趕緊向當地主人請教制作之法。同時央人領路,到市場上選購紅棗。我家系出燕冀之地,一向講究“雞心小棗”。當時見到市場上的陜西大棗,形如鴻雁之心,比雞心不知大出凡幾,不禁猶豫起來,于是兢兢然只買了兩斤。
離開陜西的飛機上,鄰坐恰巧也是一位返臺的朋友,自然便攀談起來。她得知我只買了兩斤紅棗,大不以為然,指指自己的行囊,說里面裝了二十斤紅棗。我當下便后悔不已。
回到臺灣,珍而重之的將一斤紅棗分給一位愛棗的好友,事后得知她拿了半斤孝敬母親,母女二人都將此棗當成寶貝,輕易不舍得動用。我與好友一般,將所余的那一斤棗與親長分享,煮了幾次紅棗桂圓湯也就告罄,根本來不及試作棗泥糊。

圖為石魯先生的弟子王書華老師的作品:《收棗》
去年秋天因四叔葬事而赴北京,見到雞心小棗,便買了數斤。然而制作棗泥糊,須先將紅棗煮軟,然后用過濾網除去棗皮、棗核。雞心小棗實在太小,濾不出多少棗泥。雖然試作了一回棗泥湖,但人人都吃得不過癮。
今年夏天再游西安,在旅館的餐廳里點了一味紅棗粥當早餐。端上來棕紅的一碗,碗里找不著多少粥糜。我心里還在嘀咕,不知那棕紅顏色是否來自化學色素。早餐之后游覽碑林,看見路旁賣碑貼字畫的店家正用早餐。那些店家,家家門口搭上矮桌,三三五五的圍在桌旁,人手一碗紅棗粥。每一碗粥的顏色,都比我在旅館里吃的那碗更為殷紅。我才陡然想起,在這里,大米遠比紅棗珍貴,沒有人會強調紅棗的多寡而添加色素。
于是,在回程的行囊里,我硬生生地塞進二十斤陜西大棗,讓碑貼、書籍、衣物紛紛沾滿棗香。返臺之后又以紅棗分贈諸親友,這回貨源不再拮據,出手便顯得大器多了!
今天一早,捻了八枚紅棗準備熬粥。看看冰箱里著實還有不少紅棗,于是狠下心腸,再捻了八枚,和著半杯白米熬成一鍋粥。那粥的顏色尚不及旅館里的那碗深沉,鍋里黏稠稠的全是粥糜,心知白米還是放多了!
盛出一碗紅棗粥,邊輕輕挑凈棗皮、束核,邊閑閑地享受冉冉粥香棗香,細細地欣賞自己有生以來,所熬的最“奢華”的一品粥。記得小時候,家里偶然經由居住香港的親戚輾轉捎來些許紅棗,總是小心翼翼地藏在冰箱深處。得等到歲末熬臘八粥時,才舍得恭恭敬敬請出紅棗,作為裝點之用。
當時唐魯孫先生常在報端寫些飲食小品(注)。他曾在《天寒歲暮憶臘八》一文中提到,因為此間不產紅棗,臘八粥里沒有棗香,才覺得似乎缺點什么。兒時我家的臘八粥里雖有紅棗,但若說到棗香,可遠遠不能與眼前這碗粥相比。那時誰的粥碗里若是找著一枚紅棗,可要讓其他的孩子羨慕半天。媽媽嬸嬸們總在自己的粥碗里“眾里尋他千百度”,希望挑出一枚紅棗,滿足一張奢望的小嘴。
有一年家里得了比較大的一袋紅棗,奶奶姑姑們便商議著要好生受用一番,最后決定制作棗糕。棗糕是一道極細致的美點,以棗泥與糯米粉揉和成團,釀上少許核桃為餡,再以糕模刻成形,蒸成約如現今十元硬幣大小的精巧甜食。紅棗既是如此難得,當然值得全家使出奇技淫巧,不為之大費周章絕不罷休。
正因為紅棗難得,家里已不知有多少時日未曾制作棗糕,姑姑問奶奶,揉和棗泥粉團時,棗泥與糖的比例該如何拿捏?奶奶嘆口氣,北方的糖遠比紅棗來得珍貴,哪有人在棗泥里加糖的!此言一出,全家喟然。只記得當日全家上下從早忙到晚,嘗試棗泥、糖和糯米粉的比例。待得棗糕出籠,孩子們早已入夢。我被人從床上拉起,在睡眼惺忪下往口里塞了一塊棗糕,根本食不知味。
后來讀到司馬光的《儉訓》,他要求“果止于梨栗棗柿,肴止于脯醢菜羹”。以肉干、肉醬、菜羹為儉,我是可以心領神會的。至于梨、栗、棗、柿,哪一樣不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珍異之食?老師解釋,這些果品都是司馬光家鄉的土產,在當時當地是不值錢的。然而望著書本上那樣“奢華”的“儉德”,還是不得不為之心醉神馳。
唐魯孫先生另有一篇大作《秋果三杰——核桃、栗子、大蓋柿》,談到西安錦香齋的三杰餅,以柿漿、栗粉揉和成團,釀入核桃為陷,制成細色美點。此餅充分發揮當地土產的特長,若以司馬光的標準衡量,應該算是合乎儉德了。可惜此次游歷西安,時值盛復,核桃、栗子、柿子都尚未收成,只有留待來年了!
眼前紅棗粥的棗皮、棗核都已挑凈。淺嘗ー口,因為白米放多了,粥不夠甜,便摻了些許紅糖。登時粥色轉呈棕紅,競與旅館里吃的那碗幾乎不分軒輊了。心下不禁暗暗自嘲,無論是多么廉價買得的紅棗,總脫不去兒時珍稀果品的憶戀。然而,黃土高原上住著全中國最貧苦的人民,珍惜他們種植的一果一粟,總不為過。
冰箱里還有不少紅棗。作個棗泥糊吧!要不就作次棗糕!爺爺奶奶墓木早拱,爸爸媽媽也已入土,姑姑嬸嬸又遠居海外。唉,如此大費周章,制成絕妙逸品,看來又要便宜吾家那口子了!(作者:齊克靖)
(附注:唐魯孫是珍妃的侄孫,屬于滿洲皇族,他精于吃的藝術,自號“饞人”。他擅寫飲食小品,把自己游歷名山大川的飲食經驗與世人分享。)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