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書聲瑯瑯。9月17日,商南縣政協舉行2025年“委員讀文史·聚力增共識”讀書活動。在前期精心籌備下,委員們聚焦商南文史第二十四輯——《文化和旅游專輯》,以“誦讀+分享”的形式品讀文史經典,從優秀作品中汲取奮進智慧,為提升委員履職“言值”筑牢根基。
書聲瑯瑯:文史誦讀傳真情
活動現場,委員們以真情悟文、以心聲傳情,全情投入的分享不時引來陣陣掌聲。王雪梅委員誦讀《舌尖上的商南》,通過普通話與方言的自然轉換,在質樸的煙火氣中帶大家“嘗”遍商南美食,滿含對家鄉的深情與對政協事業的熱忱;杜玲委員分享《七彩金絲峽》,聲情并茂間引領聽眾領略大自然的無窮奧秘;耿華瑞委員誦讀《商南茶話》,讓裊裊茶香與雋永文字交融,盡顯商南的溫潤氣質與悠久歷史。
心聲共鳴:履職感悟話擔當
讀書分享不僅是文史的傳遞,更激發了委員們的履職思考。張靜委員感慨:“能參與讀書活動既激動又榮幸,今后我會結合專業與界別優勢,從文史資料中挖掘有價值線索,轉化為提案、社情民意或研究課題,讓‘讀’的收獲變成‘干’的實效。”縣政協干部李琳作為首次參與活動的“新人”,直言收獲滿滿:“我會把所學用在實處,當好政協文史‘宣傳員’、商南歷史‘講解員’,讓更多人了解政協、支持政協。”
縣政協提案委主任張業華觀察到顯著變化,他認為讀書活動開展以來,委員們心態更沉靜,寫提案的標準更高了。大家案頭的《商南文史》成了“寶藏資料”,通過與歷史對話汲取養分,為履職提供了有力借鑒。縣政協常委、辦公室主任白世忠談及閱讀體會:“只有下硬功夫、藏著對家鄉人民的細膩記憶,作者筆下的風土人情才能突破局限、滿含真情——這也是我們履職建言該有的‘溫度’。”
成果豐碩:文史編研助發展
春風化雨,氣象喜人。十屆縣政協至今,已推出三部“有傳承、有道德、有溫度”的文史精品,成為委員履職資政的重要支撐。《商南編年錄》以編年體例跨越4000余年,系統梳理縣域政治、經濟、文化變遷,堪稱“鑒古知今的歷史寶典”;《金絲峽記憶》生動記錄千余名建設者、文化人的奮斗足跡,全景展現金絲峽從秘境到5A級景區的蛻變歷程,是一部“開拓進取的群英畫卷”;《文化和旅游專輯》立足文旅融合,收錄文稿130篇、圖片54幅,兼具可讀性與實用性,是宣傳商南、推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行動藍圖”。
未來可期:接續書寫新篇章
文史傳遞的美好,仍在持續延伸。縣政協秘書長祁金龍評價《文化和旅游專輯》:“這是講好政協故事、宣傳商南風采最直接的載體,每文每圖都極具可讀性與代入感,堪稱新時代全景展現商南文旅發展的文藝集萃。”縣政協辦公室副主任丁云平則被內容打動:“書中滿是對商南的深情,很多旅游地我還沒去過,今后一定要實地走走,感受作者筆下的自然風光。”縣政協文史委主任張茜透露后續計劃:“今年將編輯出版《商南姓氏纂》,歷經十年積淀,對全縣246個村295個姓氏逐一探訪,梳理族群記憶、注解姓氏文化,預計12月底與委員見面;明年的第二十六輯《鹿城記憶》也已進入緊張籌備階段。”
一年一輯文史資料,是商南縣政協踐行“存史、資政、團結、育人”宗旨的生動實踐;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活動,讓委員們在文史滋養中淬煉履職能力。商南縣政協正以“讀文史”為紐帶,讓委員的真情“聲音”切實轉化為資政建言的扎實“言值”,為服務地方發展注入深厚文化動能。(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張茜 張瑜)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