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組織委員走進中陜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
核工業是保障國家安全、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產業。9月22日,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以“聚焦核工業創新與發展”為主題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組織部分委員走進中陜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實地調研、交流座談,為陜西核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委員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來到集團旗下的陜西秦洲核與輻射安全技術有限公司數字化展廳,沉浸式感受核與輻射安全領域的“陜西創新”。
從覆蓋“技術通識+技能認證+崗位實訓+學歷提升”的核領域培訓體系,到可實現電磁、空氣、土壤多維度監測的儀器設備,再到專業的檢測服務能力……展廳內,核科普文教、核儀器儀表裝備制造、核與輻射安全技術支持等成果集中亮相,全方位展現了中陜核在核安全領域的硬實力。
“這些自研產品不僅守護著生態安全,還為醫療、環保等行業提供了精準保障。”省政協委員、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高級主管工程師張娟利駐足于數字仿真認知產品前,仔細觀察產品的交互演示效果。
離開數字化展廳,委員們來到中陜核(西安)中子科技有限公司。眼前一臺臺緊湊精巧的中子發生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目前,中子技術的發展正在邁向新臺階,對于中子源的要求也提高到了更高水平。”公司負責人對大家說,中子發生器可應用于煤炭、冶金、建材等行業,可實現工業物料實時在線高精度、高靈敏定性定量分析檢測,提升了工業生產安全性,進一步實現節能增效。
在VR核爆體驗艙,委員們切身感受到科技模擬核爆場景帶來的震撼,以及核輻射防護知識的直觀呈現,通過沉浸式互動深入了解核安全知識。
委員們表示,這種沉浸式VR技術徹底打破了核科普的時空限制與知識壁壘,將抽象的核物理原理、輻射防護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動態體驗,為后續核工業科技成果大眾化傳播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從土壤水分監測系統,到鐵路運輸礦產品在線檢測設備,委員們仔細聆聽產品技術原理與應用場景講解,深入了解中子技術如何為工業生產、科研教學賦能。
“中子技術產業化成果令人振奮,為陜西新興產業發展增添了新動能。”省政協委員、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飛感慨道。
實地參觀學習后,委員們帶著對陜西核工業創新發展的直觀認知與深度思考參加座談會。
會上,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集體宣講了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要求委員們要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謀劃“十五五”規劃,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結合所見所聞,委員們圍繞核工業在陜發展情況、科技創新瓶頸、產業鏈布局展開深入熱烈討論,紛紛建言獻策。
“建議進一步加強核技術應用與醫療、新能源等領域的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王曉飛說。
“要加強校企合作,為核產業發展培育更多實用型人才。”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秘書長李勝利建議。
……
“中陜核集團在鈾礦勘查、核技術應用、醫療健康等領域成果豐碩,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委員們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近距離感受了我省核工業的創新活力,更為科學謀劃“十五五”核產業發展凝聚了智慧力量。要以此為契機積極履職盡責,為推動陜西核工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智慧和力量。
(記者 閆智 文/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