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政協神木市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召開。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毛曄主持會議并講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韓秀晉通報今年1至10月全市經濟社會運行情況及神木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李治佳就《神木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研究》的調研報告進行說明。市政協副主席郝彥剛、李淑梅以及市政協一級調研員郝卡厚參加會議。

會上,審議通過本次會議議程,部分政協常委、委員作了專題發言。
毛曄指出,民營經濟是神木發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神木邁向現代化最活躍的創新因子,要強化戰略引領,繪就高質量發展新航圖。要加強頂層設計,明晰發展路徑,擘畫精準務實的規劃藍圖,建立動態優化的評估機制,深化前瞻創新的產業研究,推動民營經濟行穩致遠。要深化要素改革,構筑高質量發展新支撐。打造普惠精準的金融生態,設立“神木市民營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定期舉辦融資洽談會,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格局,升級“神木英才計劃”,推動院校與重點民企共建“產業學院”,培育本土人才,建立企業家培訓體系,創新集約高效的用地模式,鼓勵“零增地”技改,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容積率的企業予以獎勵,讓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向優質民營企業順暢流動。
毛曄強調,要堅持“轉型升級”與“育新培強”雙輪驅動,推動產業躍遷,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要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針對煤炭、蘭炭、化工等優勢產業,設立轉型升級引導基金,支持智能化改造與綠色化提升,推動產業鏈向高附加值下游延伸,促進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培育新興產業“新樹扎深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賽道,出臺“產業引導政策包”,在項目準入、土地供應等方面重點傾斜,高起點建專業化新興產業園區,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建創新聯合體;促進融合發展“跨界結碩果”。鼓勵民企探索“工業+旅游”“農業+電商”等模式,對開發工業旅游、建沉浸式工廠的企業提供支持,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與農村電商,對達標電商企業給予階梯式獎勵,以融合催生新業態,為民營經濟開辟“藍海市場”。
毛曄指出,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更是創新的主角,要激發企業潛能,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要點燃科技創新引擎,設立市級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實施“研發投入倍增計劃”,支持企業搭建技術中心等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創新者營造安心環境;要加速數字賦能步伐,開展“千企智能化改造”診斷服務,組織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方案,對采購云服務、實施ERP與MES系統、建設智能工廠的企業,按投入分檔補貼。要構建梯次成長的梯隊,組建優質企業培育庫,對首次“小升規”、獲批專精特新、完成股改、成功上市的企業,分階段給予資金獎勵,建設高水平雙創示范基地,為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全要素創業空間,助力其破土成長。
毛曄強調,要優化營商環境,培厚高質量發展新沃土。推行“有溫度”的監管,實施涉企行政檢查清單管理,推行“綜合查一次”與跨部門聯合檢查,探索“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等包容模式,暢通企業投訴維權渠道;提供“有效率”的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網通辦”推動更多事項“全程網辦”,推出“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構建“有歸屬”的生態,發揮工商聯和商協會橋梁作用,建立黨政領導與企業家定期面對面溝通機制,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氛圍。要確保政策落地,打造全市統一“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智能匹配與“免申即享”,推動政策“精準直達”;將惠企政策落實納入部門和干部年度考核,建立落實臺賬定期督辦,強化督查“剛性問責”;建立政策實施后評估機制,定期邀請第三方和服務對象評效,實現效果“閉環管理”,共享高質量發展新紅利。
參加會議的還有市政協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和部分政協委員,有關市級部門負責人,以及市政協機關全體人員。(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韓艷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