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王雅 記者 韓永國)在涇陽這片充滿生機的蔬菜種植區,提起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研究員張明科的名字,菜農們無不豎起大拇指。作為涇陽蔬菜試驗示范站的核心帶頭人,他始終扎根基層一線,以科技創新為筆、以產業需求為紙,在服務地方農業發展的道路上書寫了一曲產學研融合的奮進之歌。

涇陽蔬菜試驗示范站是校地“兩地三方”共建的公益性服務機構,自張明科帶領團隊駐站以來,這里便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試驗田”和服務產業發展的“橋頭堡”。圍繞涇陽蔬菜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題,他帶領駐站專家和研究生潛心鉆研,成功選育登記瓜菜新品種13個,針對性開展設施秋延后、越冬茬、春茬水果番茄及春茬水果黃瓜的引進篩選工作,累計篩選出10多個適應當地栽培的優良品種,為產業發展注入了“良種活水”。
面對土壤次生鹽漬化、根結線蟲危害、番茄激素中毒、果實轉色不良、土壤連作障礙等產業痛點,張明科牽頭組建技術攻關小組,逐一開展專項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為涇陽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在他的推動下,試驗站堅持“良種良法配套”理念,近兩年來累計開展技術培訓87場次,覆蓋3748人次,精心培養30名基層農技員和8名縣級業務骨干,讓先進種植技術真正走進田間地頭。
科技創新的最終落腳點是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在張明科團隊的技術加持下,涇陽西紅柿品質顯著提升,其中水果番茄系列產品不僅躋身國內高端市場,售價居行業前列,銷售量和品牌價值也逐年攀升,直接帶動蔬菜種植區戶均增收1.5萬元,讓“涇陽西紅柿”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金招牌”,有力推動了區域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張明科的帶領下,涇陽蔬菜試驗示范站成效斐然:2023年獲批咸陽市農民田間學校、咸陽市科普示范基地等多項榮譽;2024年獲評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建設“優秀科研單位”、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旗下陜西涇陽蔬菜科技小院榮獲“最美科技小院”;科研成果更是捷報頻傳,2024年“設施蔬菜降本增效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獲省科技推廣成果三等獎,2025年“設施果菜類蔬菜輕簡化栽培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再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個人也獲評“2023年咸陽最美科技工作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政協委員,張明科始終牢記使命,將科研創新與履職盡責深度融合,以解決產業難題為己任,憑產業貢獻贏得社會各界認可。如今,在涇陽的蔬菜種植基地里,一片片標準化設施大棚整齊排列,一顆顆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這既是涇陽蔬菜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也是張明科委員深耕農業科研、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最美答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