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洋縣城鄉,從有機產業園區到重大項目建設現場,從社區“微協商”議事室到田間地頭調研一線,處處可見政協委員們忙碌履職的身影。近年來,洋縣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聚焦全縣中心工作履職盡責,在服務大局中展現政協擔當,在守正創新中激發履職活力,為洋縣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洋縣政協視察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創建工作
筑牢思想根基
畫好團結奮斗同心圓
思想政治引領是政協履職的根本。洋縣政協始終將凝聚共識貫穿履職全過程,不斷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牢政協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及時傳達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黨委的重要會議和文件精神。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通過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主席會議集體學習、常委會會議專題學習、委員培訓、機關例會等多種形式,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縣政協始終堅持在縣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年度協商計劃報縣委常委會會議審定,確保政協履職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深化凝聚共識工作,匯聚發展磅礴力量。將凝聚共識融入視察考察、調查研究、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各項履職活動中。通過委員學習、專題宣講、界別活動、“委員講堂”“書香政協·鹮悅讀”等多種載體,面向社會各界生動闡釋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國家“十四五”時期取得的輝煌成就,有效增進理解、提振信心、凝聚共識。深入開展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鼓勵委員深入基層、深入界別群眾,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宣傳政策、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
鞏固發展大團結大聯合局面。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統一戰線組織作用,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及各界人士的經常性聯系,健全合作共事機制。持續做好文史資料工作,編撰出版《古今洋州》《龍亭侯蔡倫》《黃金峽水利樞紐》等地情文化書籍,先后舉辦政協書畫展、委員講故事、歌詠比賽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團結的同心圓越畫越大,奮進的正能量越聚越強。

洋縣政協開展重點提案辦理視察暨評議活動
精準建言資政
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
“立足洋縣獨有的生態稟賦,以‘生態+’理念發展‘+生態’產業,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變”“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關鍵在人才隊伍建設。”……這些中肯的建議,來源于洋縣政協扎實的調查研究。
洋縣政協自覺將政協工作融入全縣發展大局,聚焦主責主業,精準建言獻策,助力高質量發展。
緊扣全縣目標任務,精選協商議政議題。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領域,以及“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中涉及的戰略性、關鍵性問題,通過領導點題和廣泛征集,精心選擇確定年度協商計劃與調研視察課題。近年來,從打造國家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到壯大有機產業,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每一個議題都緊扣洋縣發展脈搏。
深入調查研究,提升建言獻策質量。堅持“無調研不建言”,完善調研工作機制,由領導帶隊組織委員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社區街巷,摸實情、聽民意、集眾智。在調研中力戒形式主義,注重與相關部門互動交流,聽取多方意見,力求掌握全面、真實、鮮活的第一手資料。形成的調研報告和協商意見,通過反復討論,力求問題找準、原因析透、建議可行。近三年來,形成了《關于推進我縣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關于提升我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對策建議》等具有較高質量的調研報告24篇,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豐富協商形式,增強議政建言實效。綜合運用全體會議整體協商、常委會會議專題議政、主席會議重點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以及“微協商”、“一線協商”等多種形式,構建了寬領域、多層次、常態化的協商格局。通過《協商紀要》《送閱件》等形式,及時將協商成果報送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并加強跟蹤問效,推動協商成果有效轉化落實。
強化民主監督
助推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民主監督是政協的重要職能。洋縣政協準確把握協商式監督定位,堅持在參與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推動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寓監督于協商之中,推動政策落實。“項目建設進展如何?”“政策落實中遇到什么困難?”在全縣重點項目建設現場,擔任民主監督員的政協委員正在開展監督性調研。近年來,洋縣政協向18個部門選派32名民主監督員,聚焦污染防治、耕地保護、醫保基金監管等群眾關切開展監督,提出意見建議160余條,推動了一批實際問題解決。
創新監督方式,增強監督實效。洋縣政協探索開展政協提案與檢察建議雙向銜接轉化工作,打通民主監督與法律監督的通道;完善提案督辦機制,堅持主席會議成員領銜督辦重點提案,通過帶案視察、辦理協商、“回頭看”等方式,推動提案辦理從“答復型”向“落實型”轉變。
社情民意信息是民主監督的“輕騎兵”。洋縣政協健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機制,鼓勵委員及時反映政策執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關于統一規范各類政策對象死亡退出機制的建議》被全國政協《每日社情》采用并獲評優秀社情民意信息,《關于盡快建立黃金峽水利樞紐生態補償機制》《洋大公路華陽至黃柏塬段改造迫在眉睫》等信息被省政協采用……一條條社情民意信息,成為黨委政府知民情、察民意的重要窗口。
激發履職活力
展現新時代委員風采
新時代對政協工作提出新要求。洋縣政協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履職能力水平。
完善制度機制,提升履職規范化水平。系統梳理和完善政協協商工作規則、委員履職服務與管理、提案工作、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了覆蓋政協履職全過程、各方面的制度體系,有力保障了政協工作高效有序運行。
拓展履職平臺載體,激發委員主體作用。走進洋縣政協“委員工作室”,墻上整齊懸掛著工作制度,書架上擺放著政策文獻和學習資料。目前,全縣已建成10個特色委員工作室,成為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支點。積極推進“秦商量”智慧政協平臺建設與應用,促進履職信息化、便捷化。依托專委會、界別活動組等,堅持每月一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履職活動,為委員常態化履職、發揮主體作用創造了更好條件。
委員履職能力建設持續強化。通過專題培訓、外出學習、實踐鍛煉等方式,著力提升委員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建立委員履職檔案,實行常委年度述職,完善履職評價機制,激勵委員擔當作為。
機關建設同步推進。深化模范機關、清廉機關創建,引導干部錘煉“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為政協高質量履職提供堅實保障。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洋縣政協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洋縣新篇章的征程中,書寫更加精彩的政協答卷。(靳深)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