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一次疏忽,差點讓公司‘寸步難行’。”回憶起去年因存在相關涉稅違法行為被判定為D級納稅人,企業負責人岳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他坦言,納稅信用降級如同給企業貼上了一張“失信標簽”,對日常運營造成了巨大沖擊,“發票領用、融資貸款、工程投標等方面都受到了嚴格限制,給企業各方面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這并非個例。在過去,一旦企業在納稅信用評級中被評為D級,將在多個領域受到聯合懲戒,嚴重影響其生存與發展。然而,這樣的困境正隨著一項關鍵機制的完善而迎來轉機。
對于岳先生的企業而言,轉機出現在當地稅務部門推出的“信用修復綠色通道”上。在發現企業信用等級問題后,稅務部門主動對接,指派專人提供“一對一”輔導,詳細講解信用修復的政策條件和流程。在稅務人員的專業指導下,該企業第一時間繳清了所有欠繳稅款和滯納金,并按要求提交了糾正違法行為的證明材料。“有‘綠色通道’助力,公司納稅信用等級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功由D級修復至B級,順利實現了重生。”岳先生欣喜萬分。
“信用修復相當于給企業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岳先生感慨道,“這次經歷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合規經營是企業的生命線,更是企業規范管理的意識和未來發展的信心。”
這樣“信用重生”故事,正是漢中納稅信用修復機制效能持續釋放的縮影。近年來,漢中稅務部門不斷完善納稅信用修復機制,細化修復范圍、條件和標準,為失信企業提供了彌補過失的途徑,引導企業從“失信受限”向“守信受益”轉變。
除此以外,漢中稅務部門還將納稅信用修復提醒前置至企業辦理涉稅業務時。“針對較為活躍的納稅人群體,我們系統研判企業是否存在欠稅、逾期未申報、待處理違法事項等異常狀態,為納稅人群體提供及時可靠的‘納稅信用體檢’。”國家稅務總局漢中市漢臺區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當活躍納稅人群體辦理涉稅業務時,稅務人員立即對其進行風險掃描,根據結果精準推送信用預警提醒和納稅信用修復政策,引導企業主動糾正失信行為,避免因自身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失信后果。”
據了解,隨著信用修復機制的深化推進,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像該企業一樣,通過及時糾錯,成功撕掉“失信”標簽,重新輕裝上陣。這一轉變,不僅盤活了企業自身發展活力,更在全社會弘揚了“守法經營、誠信納稅”的價值導向,為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信”動能。(王佳茜 王鑫劍)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