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急、進展快,黃金救治時間僅有數小時,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稀薄的空氣、劇烈的溫差和相對滯后的醫療條件,不僅增加了患者發病風險,更給醫療救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11月11日,在寶雞市人民醫院援藏醫療隊的幫助下,西藏阿里地區改則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區域內首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為雪域高原的心血管急癥救治開啟了新的篇章。
73歲的藏族牧民扎西(化名)突然出現持續性胸痛,伴有大汗等癥狀,被家人緊急送往改則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貢桑央金啟動胸痛綠色通道,經相關檢查后迅速確診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這是最兇險的心肌梗死類型之一,若不及時開通堵塞血管,患者將有嚴重的生命危險,但改則縣人民醫院尚不具備急診介入治療的條件,且前往上級醫院的路途遙遠、路況惡劣,轉運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意外。面對危急情況,貢桑央金迅速聯系寶雞市人民醫院援藏醫療隊員閆振。醫療團隊結合高原環境下人體生理特點,通過綜合評定后決定,通過靜脈注射溶栓藥物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復心肌供血,但其操作對時機把握、劑量控制和并發癥預防要求極高,尤其在高原低氧環境下,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和耐受性與平原地區存在差異,增加了治療難度。
閆振嚴格按照溶栓治療規范,為扎西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從藥物配置到靜脈輸注,每一個環節都精準操作;同時,密切監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出血、心律失常等并發癥。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在藥物輸注30分鐘后,扎西的胸痛癥狀逐漸減輕,心電圖顯示ST段開始回落,這意味著堵塞的血管正在逐漸開通,心肌供血得到了恢復。經過后續的精心監護和治療,扎西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轉上級醫院進一步評估和治療。
此次成功的溶栓治療,不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填補了區域內高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空白,驗證了在高原環境下開展溶栓治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這是援藏隊員專業素養與責任擔當的體現,也是高原醫療事業發展的重要突破。(賈菲)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