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在山陽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衛生健康系統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總體目標,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成功探索并深化了以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核心、以數字健康“一張網”為驅動、深化人事薪酬與醫防融合兩項改革、強化六大支撐的“1126”醫改模式,全縣衛生健康事業實現了從“夯基壘臺”到“積厚成勢”的跨越式發展,交出了一份亮點紛呈、人民滿意的答卷。
服務體系跨越升級,整合型醫共體建設成為全國示范
醫療服務體系實現了從分散到整合、從薄弱到堅固的歷史性升級。一是縣級核心龍頭顯著增強。縣人民醫院啟動“三乙”創建,建成現代化公共衛生服務綜合體和全市首家腫瘤中心;縣婦幼保健院完成整體搬遷;急診急救、縣域資源共享等“五大中心”全面建成,多項診療技術空白被填補。
基層服務網底全面夯實。18家鎮辦衛生院全部通過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其中5家達推薦標準;244個行政村(社區)實現標準化公有制村衛生室全覆蓋,并配備心電圖、除顫儀等設備,88個村衛生室建成中醫閣,村級診療能力較“十三五”末提升60%。
“1126”醫改模式釋放強大活力。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醫共體管理委員會統籌,破解了38項改革難題。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整合全縣515家醫療機構,實行行政、人員、業務等“八統一”管理,構建了“高質量管理八大中心”和“資源共享八大中心”,行政指令執行效率提升40%,基層外轉檢查率下降40%。全面推行鎮村一體化“六統一”管理和“縣聘鎮管村用”模式,村醫“四險一金”全面落地。基層診療占比提升至65.5%,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在鎮村”。榮獲“全國醫共體建設示范縣”稱號,成為全國縣域醫改的標桿。
急診急救與信息化建設全省領先,數字賦能智慧醫療
構建了全域高效急救網絡。在全省率先建成“30分鐘急救圈”,依托18家鎮級標準化急救站和244個村級急救點,徹底改變了“120僅從縣級出發”的歷史,縮短急救響應時間1小時以上。建成18個基層版胸痛救治單元,急救響應效率和協同能力位居全市前列。
建成了互聯互通的數字健康“一張網”。成功整合HIS、LIS等系統,徹底打通全縣524家醫療機構信息壁壘,實現了“醫學影像聯到鎮、遠程心電通百村、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健康數據一鍵獲取”。建成縣域“心電一張網”,讓心臟病患者在村衛生室即可獲得縣級診斷。“互聯網+護理服務”覆蓋所有行政村,群眾就醫跑腿次數減少60%以上,智慧醫療的便捷性普惠全縣百姓。
人才隊伍量質齊升,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人才引育機制不斷完善。柔性引進全國知名專家21名,建立名醫工作室14個;通過“師帶徒”“外派送學”培養本土骨干200余人;組織中高級職稱人員下沉支醫200余人次,評選名中醫10人,基層人才結構持續優化。
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破冰成效。取消單純經濟指標考核,建立與服務數量、質量、技術難度和患者滿意度掛鉤的績效分配機制,縣級和基層醫務人員獎勵性績效分別提高至原來的2.5倍和1.8倍,極大激發了醫務人員的內生動力和服務積極性。“兩個允許”改革經驗與“30分鐘急救圈”等創新做法獲中省市廣泛推廣。
公衛防線鞏固強化,健康保障堅實有力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持續完善縣疾控局掛牌運行,村級公衛委員會全覆蓋。標準化公共衛生實驗室建成投用,省級疫苗臨床研究基地落戶山陽,實現疫苗臨床研究“零突破”。“兩個允許”激勵政策獲國家衛健委推廣。傳染病網絡直報率連續五年100%,結核病治愈率升至94.1%,人均預期壽命80.61歲。突發公衛事件響應時間縮短至2小時內。
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整體增強建成公共衛生實訓基地和健康教育基地。年培訓能力2000人次。打造“疾控微講堂”品牌,科普受眾超10萬人次。深化醫防融合,構建“疾控—醫院—社區”協同模式,傳染病早發現率提升40%,處置時間縮短4小時。電子健康檔案覆蓋率98.8%,家庭醫生簽約30.35萬人。
重點疾病防控成效明顯創新“四高共管八病同防”慢病管理模式。規范管理率達93.15%,成功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推行結核病“1131”防控模式,發病率年均下降8%。基本公衛項目扎實推進,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婦幼健康水平穩步提升孕產婦管理多項指標保持高位,連續多年孕產婦零死亡。兒童健康核心指標優于全省水平,出生缺陷防治網絡不斷健全,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化體系全覆蓋。
中醫藥與康養融合并進,特色優勢日益彰顯
中醫藥服務網絡持續健全。建成18個鎮標準化中醫館和88個村中醫閣,縣中醫醫院建成4個省市級中醫特色專科,在衛生院建設10個名中醫工作室。“四個一”中醫強基層模式獲全國優秀案例,全縣中醫藥診療人次占比提升至35%。
康養融合邁出堅實步伐。建成11個高標準塵肺病康復站,年服務患者超2萬人次。創新醫養結合模式,與13家敬老院簽約合作,將中醫藥服務和慢病管理延伸至養老機構及家庭,惠及1.2萬名孤寡老人,形成了“防治結合、醫養互補”的山陽特色。
健康治理優化升級,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衛生監督執法規范有力。在職業病防治、醫療市場整頓、飲用水安全、學校衛生等群眾關注度高的領域加強監管,執法案卷獲評省級優秀案卷,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健康教育與促進創新升級。實施健康教育“六小工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升。健康支持性環境覆蓋城鄉,成功獲評“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
“一老一小”服務供給優化。建成一批老年友好型醫療機構和醫養服務中心,高齡補貼惠及廣泛。托育服務供給逐步擴大,推進“出生一件事”集成辦理,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快構建。
回首“十四五”,山陽縣衛生健康事業通過深化“1126”醫改模式,實現了服務體系、服務能力、運行效率、群眾滿意度的全方位提升,為“十五五”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展望未來,山陽縣將繼續砥礪前行,為譜寫健康中國健康陜西建設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山陽縣衛健局供稿)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