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尤翼
臨潼石榴、周至獼猴桃、閻良甜瓜、長安草莓、鄠邑葡萄……這些烙著西安地理印記的特色農產品,既是地域名片,也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起點。近年來,西安以特色農產品為抓手,逐漸打通“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關鍵鏈路,讓鄉村振興的畫卷在田間地頭徐徐展開。
如何讓農業產業化成為撬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支點”?9月24日,西安市政協圍繞“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召開專題協商會,專家學者、政協委員、企業代表與市級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為破解西安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難題、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把脈開方”。
為開好本次協商會,會前,西安市政協下足“調研功夫”,成立專題調研組,先后對全市8家經營主體進行實地調研,并赴安康、西寧、銀川等地考察學習,函調杭州、沈陽、鄭州等地好的經驗和做法,為協商會靶向建言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我省農業產業優勢資源開發不夠、品牌不夠響亮、產業鏈延伸不足。”西安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張雪琴作專題調研情況說明時建議,做強特色產業集群,圍繞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價值提升,培育特色產業“鏈主”龍頭企業,推動“西安特產”向“西安品牌”升級,激活西安鄉村振興新動能。
本土農產品要在激烈的全國市場中博弈取勝,必須依靠農業產業化,科技創新正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支撐引擎。
近年來,周至獼猴桃在全國“C位出道”。其中,下足“科技功夫”的陜西佰瑞研究院對獼猴桃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擁有量居全國行業之首。如何讓技術創新為農業產業化按下“加速鍵”?市政協委員、陜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雷玉山對此有“經驗之談”。
“多數農業企業規模較小,自身資金實力有限,融資渠道狹窄,難以滿足研發經費需求。”雷玉山建議,發揮工業化、信息化強市的優勢,推動跨學科跨行業融合創新,激發創新動能。圍繞西安的優勢產業和科技資源,試行重大難題競爭性招標立項,尤其要提高企業牽頭實施涉及產業化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攻關能力,鼓勵企業牽頭、產學研聯合申請。聚力在突破性品種選育、高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農機裝備、智慧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撐引領農業產業化進入高科技時代。
農產品加工鏈是連接農業生產與市場消費的關鍵紐帶,有助于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西安市乳制品、蔬菜、獼猴桃三條百億級產業鏈,葡萄五十億級產業鏈日益壯大,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但部分區縣仍以初級農產品銷售為主,精深加工環節薄弱,大量果實以鮮果形式出售,遇市場波動時農戶收益受影響較大。”市政協常委、陜西明遠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喬漉調研發現,目前農產品倉儲、物流配套不完善,部分山區特色產品因冷鏈設施不足導致損耗率較高,建議打造“全鏈條”發展模式,支持龍頭企業建設精深加工園區,并完善倉儲冷鏈體系,在周至、藍田等主產區建設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將山區特色農產品損耗率降低至8%以下。
面對“產品賣不上價、山區好貨爛在半路”的難題,產業鏈的作用就像“破局利器”,市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專家、西安市林木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站長張創新建議,在后端流通增效方面,完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集散中心+產地田頭市場”三級流通網絡,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短板,支持在產地建設預冷庫、冷藏庫,發展冷鏈專線運輸,推廣“生鮮電商+冷鏈宅配”模式。深化“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培育本土農產品電商平臺與鄉村直播帶貨達人,通過“線上直播+線下體驗”拓展銷售渠道,助力特色農產品直達消費者。
從“藏于鄉野”走向“聲名遠播”,打造農業品牌是產品溢價的“金鑰匙”,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要以品牌建設筑牢農業產業化‘護城河’。”市政協委員、陜西勇智律師事務所主任千亞宏提出,將長安文化、絲路文化等元素融入農業品牌建設,講好“西安農產品故事”。比如,為臨潼石榴賦予“絲路貢品”文化標簽,為周至獼猴桃打造“秦嶺生態果”形象,讓文化成為品牌的“加分項”。同時,完善質量追溯體系,讓“安全放心”成為西安農業品牌的核心標簽。
西安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93家,依法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9906家,培育家庭農場3386家。龐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為農業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而要真正釋放“集群效應”,利益聯結機制的探索是核心紐帶。
“目前西安市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方式,以訂單合同型最為普遍。”民建會員、西安菜籃子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宏偉說,由于農業生產“看天吃飯、看行情下飯”的特性,這種利益分配機制不穩定,企業農戶收益難料,缺失風險防范共擔機制,農民作為“股東”的知情權、話語權和實際分紅收益非常有限。
黨宏偉直言,政府要樹立“投行思維”發展農業產業,構建起“政府財政引導+企業市場運作+循環健康發展”的可持續模式,制定推廣使用標準化訂單農業合同范本,通過獎優罰劣機制保護各方利益,使其成為聯結農戶與龍頭企業的有效紐帶。
觀點不斷碰撞,思路不斷打開,現場的討論從“暢所欲言”轉向“靶向破題”,針對會上提出的產業發展痛點,相關部門負責人積極回應,以明確舉措傳遞出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決心。
西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穩勝表示,下一步,將把委員建言融入工作實踐,主攻農產品深加工,通過全鏈條升級挖掘產品價值,切實解決“附加值偏低”問題。強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讓科技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優化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金融主體作用,構建更便捷、更精準的金融支持體系,以“補短板、強優勢”的靶向舉措,推動西安農業產業化邁出更堅實步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