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寰宇衛星的工作人員在監控在軌衛星與地面測控站傳回的實時運行數據。
記者 孫丹文/圖
“我們自主研發的1550nm激光芯片即將應用于無人機激光雷達上。因其高測距精度與強抗干擾能力,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9月16日,西安立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副總經理仇伯倉告訴記者。
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領域長期存在國外技術壟斷情況。作為陜投集團所屬陜西投資新興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新興產業領域落下的“第一子”,立芯光電近年來陸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多個系列高功率單模芯片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飛速發展的背后是創新力的提升。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十四五”以來,陜西省屬企業持續加強自主創新,發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越來越多的“創新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創新助力鍛“長板”
9月17日,陜投集團所屬西安寰宇衛星測控與數據應用有限公司的飛行控制中心內,工作人員正緊盯屏幕,監控著在軌衛星與地面測控站傳回的實時運行數據。
“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寰宇衛星副總工程師楊繼春說,“衛星測控的窗口時間非常短暫,低軌衛星每次過頂時間只有約10分鐘。發現問題、作出決策和操作處置各個環節必須在此期間完成,對測控系統和地面操作的技術要求非常高。”
眼下,商業航天正在邁向廣闊市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這意味著未來太空中的衛星數量將越來越多。而這些衛星要完成既定任務,都離不開衛星測控。
“我們目前能夠提供從衛星入軌到衛星整個生命周期結束全方位、全過程的測運控管理服務。”寰宇衛星總經理張利民說,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有償服務航天器數量381個,常態化服務衛星210顆,測運控服務成功率長期保持在99%以上,技術水平在行業內保持領先。
技術創新能力始終是企業應對市場變化和挑戰的關鍵底氣。
近年來,為了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寰宇衛星加大研發投入,累計投資超5億元建立全球領先的商業測控體系。通過布局新疆、黑龍江、海南“國內大三角”測控站網,公司目前擁有國內大口徑天線套量最多、頻段覆蓋最全、性能指標最優的民商用測控站網。此外,公司自主研發的星座測運控管理系統在功能完備性、性能先進性、運行可靠性等方面均位居國內航天測控企業前列,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商業測控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
“隨著未來在軌衛星數量不斷增長,對數據接收傳輸時效性要求一定會越來越高。我們將繼續深化遙感、物聯網、AI等技術融合應用,加強迭代創新,鞏固在商業航天測控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張利民表示。
全鏈協同固優勢
9月16日,立芯光電的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加緊生產激光芯片。
“我們最新的激光芯片正助力醫療美容領域實現新突破,在顯著提升美白嫩膚效果的同時,能更好地保護肌膚,減少治療過程中的不適與損傷。”立芯光電總經理李青民介紹。
立芯光電擁有涵蓋芯片設計、外延生長、芯片制造、器件封裝與可靠性測試的完整工藝鏈。公司生產的高功率激光器芯片廣泛應用于工業加工、激光雷達、醫療美容等領域。近年來,依托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立芯光電成長為國內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發展前景廣闊。
然而,芯片的發展日新月異,唯有實現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才能持續突破技術壁壘,具有長期競爭力。
“為了順應市場趨勢,我們不再滿足于單一技術的突破,轉而以‘鏈式思維’統籌全局發展。”立芯光電董事長李波說。
近年來,立芯光電不僅實現自產外延材料的規?;瘜?,確保了研發與生產環節的核心材料自主可控,還完成了“外延—芯片—器件—模組”垂直產業鏈布局。通過延鏈、補鏈、強鏈,顯著增強了自身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性,進而提升了高端激光產品的市場供應能力。
目前,立芯光電自主研發的3款“拳頭”產品分別占國內30%、50%和10%以上的市場份額,新研發的磷化銦系列產品覆蓋近紅外到中紅外的豐富波長,在多個產業領域掀起創新應用的新浪潮。
“結合目前的市場機遇,我們將針對汽車自動駕駛、高端機器人等領域不同場景推出系列產品,通過更多的前瞻性研發,描繪激光芯片產業新藍圖。”李波表示。
科技成果穩落地
“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高速傳動裝備在苛刻運行條件下的密封技術,一直是制約我國相關高端裝備發展的關鍵難題。”9月17日,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延超說。
在西安理工大學任教期間,張延超一直從事高溫高速動態密封技術領域的研究并擁有相關科研成果。2021年以來,陜西通過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著力解決成果轉化“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難題,全省創新創業氛圍濃厚。2023年,張延超研發團隊聯合陜航集團、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術有限公司,科技成果成功從“書架”轉移到“貨架”。其航空密封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航空密封件和相關測試服務平臺的空白。
該公司是陜西航空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產業發展園簽約入駐的企業之一。“發展園預計2026年整體投運。建成后將打造集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成果轉化、企業孵化、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園區,強化對低空產業鏈前端研發與制造的支撐,推動陜西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陜西航空產業技術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張碩說。
陜投集團持續推進產融貫通,深化改革創新,在新領域新賽道持續發力。今年上半年,聚焦關鍵技術突破,立芯光電InP全波段芯片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寰宇衛星完成6次發射測控任務,常態化管控在軌衛星175顆;陜航集團航灃新材料兩款核心產品通過歐盟CE認證;秦漢通航以“文旅+救援+醫療”模式拓展低空應用場景;大秦無人機“智慧光伏巡檢”入選陜西省低空應用場景試點項目;陜直股份新增5項直升機維修資質,直升機銷售與租賃業務同比分別增長150%和21%。
隨著一項項源頭創新加速落地、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陜西省屬企業正持續以創新驅動賦能企業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