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天白云映襯下的古城美景 資料圖片
VR“沉浸式”模擬執法、“智慧大腦”監控黑夜一目了然、前哨“鷹眼”戰藍天……當傳統環保監管遇上科技賦能,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西安市生態環境部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系列科技裝備和創新手段,讓環境監管從“人海戰術”轉向“數字智治”,為西安市“藍天保衛戰”注入強勁動力。
一連串亮眼數據也印證著“藍天保衛戰”的不息腳步。截至10月20日,今年西安市已收獲208個“藍天”,同比增加22天。
VR賦能
執法人員“沉浸式”進行模擬訓練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生態環境執法實訓系統也與時俱進,引入VR技術。這一創新的結合不僅提升了培訓的效率和質量,還為執法人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實操演練平臺。
日前,在位于西北政法大學的“陜西省生態環境VR實景實戰實訓中心”,來自西安市生態環境局的執法隊員們佩戴VR設備,手持智能模擬操作手柄,全流程演練執法檢查程序。這是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在執法能力建設上的一次創新探索。
“從出示執法證件、現場勘查、證據收集、詢問當事人,到制作執法文書,每個環節都可在虛擬環境中完成。”據工作人員介紹,VR模擬系統構建了覆蓋廢水、廢氣、危廢、在線監控等多項執法重點的虛擬場景,高度還原各類典型企業場景,如污水處理設施、廢氣排放口、危險廢物貯存場所等,使執法人員能夠“沉浸式”模擬執法全過程。
受訓人員通過在模擬環境中訓練,有效提升精準識別偷排廢水、篡改監測數據、不規范貯存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的能力。系統還模擬了排污許可、環評手續、環境管理臺賬、在線監測數據等多平臺數據的綜合運用,對有效提升執法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和違法線索發現能力大有裨益。
“這也是我們首次引入VR模擬執法,不僅改變了執法方式,更鍛造了環保執法人員的‘火眼金睛’,為精準打擊企業違法排污行為、守護生態環境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標志著我市環境執法智慧化、規范化培訓進入新階段。”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法制大隊大隊長吉曉鵬說。
智慧大腦
白天黑夜均實現500米高清放大
“網格員你好,整改完畢后請在工地大門處揮揮手。”工作人員通過智慧大屏發現,轄區內有一處工地覆蓋不完全,立即通過指揮調度平臺向網格員“喊話”,督促其整改。
這一幕是記者近日在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生態環境保護二級指揮調度平臺現場采訪時看到的。在這里,通過大屏幕的全景環形鷹眼,工地、道路、企業等監測點位的影像盡收眼底,實現精準調度。
“我們對轄區工地、道路以及重點排污企業進行監控,可看到當前一小時各監測點位的排名情況,我們會對排名靠后的點位進行精準調度,做到科學治污。”西安市生態環境局新城分局局長王建喜說,有了這個平臺,就多了一雙“千里眼”,讓環境監管從“人海戰術”轉向“數字智治”。
據了解,該平臺監控達到全區域覆蓋。無論白天、黑夜,均可實現500米高清放大效果,可以預設巡航點位,動態捕捉區域重點點位。實時聯動、多點追蹤,確保污染問題及時發現、快速處置。同時,新城區建成智慧化預警系統,整合環境空氣監測站、在線監測及掃描激光雷達,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實現污染源動態追蹤與精準溯源,快速響應污染物超標報警,為精準治污提供“靶向標”。
“通過智慧化預警系統,實現污染源定點追蹤與實時數據傳輸,年均處理數據超500萬條。”王建喜說,新城區將持續深化平臺建設,拓展“智慧大腦”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場景范圍。
前哨“鷹眼”
無人機飛手隊捍衛“藍天”
無人機如同延伸至污染源最前線的“哨所”,憑借其高空、廣域、精準的“鷹眼”視角,實現無盲區監控、快速發現和精準鎖定環境違法問題,是生態環境“無感式”執法的一把利刃。
在西安市生態環境局臨潼分局,就有一支無人機飛手隊,用科技力量捍衛藍天白云,保障轄區生態環境安全。
據了解,臨潼區轄區面積大、河流多,過境交通路網復雜,環保隱患點較多,難免出現應備不足的局面,為破解現狀,分局執法大隊7月份成立無人機飛手培訓班,開展技能培訓,保證每個中隊都有無人機飛手,以達到執法應急之需。
“起飛!”“發現目標……拍照完畢!”“巡航完畢,返回!”在轄區一家企業內部,執法人員聚精會神地操縱無人機靈活飛行,只見無人機如靈活機動的“巡邏兵”,在既定區域空中盤旋,精準鎖定設定目標,快速發現西安市臨潼區綠源市政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迅速抵近偵察,進行多角度、高清視頻和照片取證,形成難以辯駁的現場證據鏈,很快完成“取證”任務并精準降落。
“非現場監管”既實現“無事不擾”,也是執法方式的創新。
大屏實時跳動著企業排污數據,手機端不時彈出提示信息……10月的一天,在西安市臨潼區綠源市政污水處理廠,企業負責人輕點屏幕,完成自查反饋。這種“不碰面、全流程、智能化”的監管新模式,正悄然改變政府與企業的互動方式。
“以前,我們需要佩戴執法記錄儀、攜帶執法裝備一家一家地去檢查企業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現在,借助非現場監管平臺,只要在屏幕上一點,我們就能迅速了解企業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西安市生態環境局臨潼分局執法人員王競潔介紹。
多措并舉
打出大氣污染治理“組合拳”
當我們抬頭仰望藍天時,背后是無數環保人的默默守護。
西安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里,諸如智慧空氣監測站、衛星遙感監測、大氣激光雷達走航車、環保煙火監控等系統,像“毛細血管”一樣,滲透到城市的每個角落,這些科技設備和手段亦成為環保工作者的“千里眼”與“順風耳”,為“藍天”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西安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截至10月20日,西安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848,同比改善12.3%;優良天數達到208天,同比增加22天;PM2.5平均濃度34.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5%。這些亮眼數據也印證著“藍天保衛戰”的不息腳步。
自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以來,西安市多措并舉,打出了一套強有力的“組合拳”,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據悉,西安市將全面深化、持續發力推進“五個專項行動”,緊盯各專項行動階段性目標,聚焦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精準施策,提升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的整體效能。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執法人員運用高科技設備進行執法監管的能力,有效保障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穩步提升,助力打造碧水藍天凈土家園。
記者 高樂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