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你是否曾在深夜里輾轉,為前路而迷茫
是否感到夢想滾燙,卻屢屢受挫、舉步維艱
在這個奮楫向前的時代
你我都需要一束光
照亮初心,重鑄力量
今天,我們邀你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
開啟穿越烽火歲月的“精神快遞”
在文物的“低語”中,尋一份清醒,蓄一腔熱血
前方有光,紅星照耀中國
腳下有路,鋪就時代擔當
第一件“快遞”
簡約卻不簡單的小炕桌——《沁園春?雪》在此誕生

小炕桌。延安革命紀念館供圖
長54厘米,寬41厘米,高33厘米
這張在陜北的農民家里
隨處可見的小炕桌
何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1935年10月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
為了鞏固擴大西北革命根據地
宣傳黨的抗日主張
中共中央決定以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的名義進行東征
1936年2月5日
毛澤東、彭德懷率領東征部隊來到清澗縣袁家溝村
毛主席住在了老鄉白育才家
并將這里作為東征指揮所
為方便毛主席辦公
白育才把家里唯一的小炕桌搬來供他使用
2月6日
陜北普降瑞雪
翌日清晨
毛主席信步黃河岸邊
當他登上高家塬時
遠望雪原逶迤、大河靜謐
頓時心潮澎湃,詩情激蕩
回到窯洞里,他伏在這張小炕桌上
揮筆抒懷,寫下了千古名篇《沁園春·雪》

毛主席在這張小炕桌上寫下了《沁園春·雪》。人民網記者 白鴿攝
我們年輕人搞創作、做研究
有時真不缺好裝備
缺的是先輩們那種“于平凡處見格局”的定力
真正的靈感,源于對時代的深刻洞察
它需要我們沉下心
把每個思考的瞬間,都變成“靈感閃光時刻”
第二件“快遞”
“實事求是”石刻——歷久彌新的思想精髓

“實事求是”石刻。延安革命紀念館供圖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
珍藏著四塊石刻
上面刻著的“實事求是”四個大字
是毛主席在延安時期
為中央黨校大禮堂親自書寫的題詞
石刻長70.5厘米,寬63.5厘米,高15.5厘米
照筆畫開鑿,字形分毫不差
是館藏國家一級文物
被譽為鎮館之寶
1947年3月
中共中央離開延安
中央黨校的同志為了避免石刻遭到破壞
便在離開前將石刻埋入地下
1954年
延安師范學校在原中央黨校建校
從地下挖出了這4塊石刻
并將其交給延安革命紀念館保管
如今
這4塊石刻靜靜矗立在延安革命紀念館的展廳里
向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們訴說著這段往事

延安革命紀念館陳列的“實事求是”石刻(資料圖)。人民網記者 白鴿攝
“實事求是”作為中央黨校校訓
毛主席賦予了它全新的科學含義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
“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第三件“快遞”
“工合”字樣肥皂——延安時期的“硬核國貨”

“工合”肥皂。延安革命紀念館供圖
這些印著“工合”字樣的肥皂
一點也不起眼
但它卻是當年延安“自力更生”的“硬核代表”
“工合”是“中國工業合作組織”的簡稱
當年國民黨封鎖延安
連肥皂這種日用品都運不進來
“工合”肥皂就是由工合幫助建立的新華化工廠生產的抗戰肥皂
1941年斯諾夫婦募捐了大量的資金
捐贈給了工合延安事務所
“工合”用這些資金,成立了難民紡織廠、新華陶瓷廠等工廠
為抗日戰爭提供了物資支援
由于肥皂品相好、樣式多
受到抗日軍民的歡迎
在那艱苦的歲月里
小小肥皂是難得的時尚奢侈品
既做獎品,又抵稿費
還是同志間相互饋贈的珍貴禮物
就是靠這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勁兒
延安硬生生在艱苦環境里搞出了各種日用品
讓“國貨”在革命根據地發光發熱
…………
炕桌上的墨痕
石刻里的真理
肥皂里的韌勁
都在訴說著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這些精神財富持續激勵著我們
奮勇前行!
朋友們
新時代的賽道上
咱們要帶著這份“精神充電寶”
在自己的領域里“發光發熱”
活成最酷的模樣!
統籌:馬盛楠
策劃:鄧 楠
文案:孫挺 李志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