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1月3日召開的2025秦創原發展論壇、硬科技創新大會開幕式上獲悉:4年多來,陜西通過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在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陜西在全國率先推廣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形成了“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轉化模式,有效破解了“不敢轉”“不愿轉”“缺錢轉”難題,4.6萬項成果轉移轉化,技術合同成交額3年翻番。陜西創新科技金融“五項機制”,出臺科技金融50條措施,組建首期100億元的省級科創母基金,推出70余款科技金融特色產品,為科技型企業貸款4200億元,設立陜西股權交易市場秦創原專板,著力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在創新支撐能力建設方面,陜西科創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構建“一專班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服務體系,形成支持創新全流程的政策包,“生態賦能”的乘數效應不斷放大;支持“雙一流”高校、學科建設,積極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建好用好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372家高能級平臺,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基地,推動6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邊建設、邊研發、邊轉化,努力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區域科創高地加快建設,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列入國家“3+3”創新體系,滾動實施重點項目168項。全省研發投入強度達2.61%,位居西部第一,創新產出水平指數排名全國第四。
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陜西基礎研究綜合實力處于全國第一梯隊;動態編制“四鏈”融合圖譜,建立“五個一批”高質量科技項目庫和“四張需求清單”,靶向部署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攻克重點產業鏈技術難題1100余項,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萬件;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潛海、特高壓輸電等國家重大工程貢獻了陜西力量。
(記者 張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