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陜西省委會
2024年陜西蘋果產業鏈產值達1300億元,占全省8大現代農業產業鏈總產值的21.2%,成為特色農業的核心增長點。同時,蘋果產業與生態養殖協同發展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但目前仍存在種養空間布局不合理、縣級農技服務隊伍專業結構單一、市場拓展與品牌建設滯后等短板。
為此,建議:
一、推廣種養結合循環模式。在洛川、旬邑、白水等地建設種養結合示范園區,配套糞污收集處理中心,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對使用養殖場有機肥的果園給予一定補貼。建立種養對接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糞污供需精準匹配。
二、加強技術研發與培訓。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立“種養結合研究院”,重點攻關糞污無害化處理、水肥精準施用等技術。在蘋果種植大縣實施“雙百工程”,每年選派100名左右技術人員進行定點幫扶,培養100名左右本縣域技術能手,解決技術難題,提高種養結合技術和產業發展能力。創新培訓方式,開發種養結合技術App,實現技術遠程實時指導。
三、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整合“旬邑蘋果”“白水蘋果”“洛川蘋果”等品牌和陜西“生態豬肉”資源,制定涵蓋種植、養殖、加工的全產業鏈標準,打造更多“生態農品”區域公共品牌。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