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陜西洋縣溢水鎮,秋陽漫過田埂,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火龍果大棚里暖意融融。翠綠藤蔓沿著支架攀爬,顆顆飽滿的火龍果如紅燈籠般垂掛枝頭,游客手提果籃穿梭采摘,指尖輕捻果皮的脆響、滿載而歸的笑聲,與包裝車間里分揀打包的流水線聲交織,勾勒出一幅熱鬧的豐收圖景。

這片紅火背后,藏著漢中濠心康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發展“秘籍”。作為當地引進的現代農業項目,企業從落地起便將“合規”二字刻進發展脈絡。公司董事長李康說:“咱們能把火龍果產業做起來、做紅火,規范經營是最大的底氣。”企業剛落地時,面對土地流轉費抵扣、農資采購進項稅核算等財務難題一時也犯難。“剛開始我們連一些基礎的涉農稅收政策都沒摸透,更別說支出抵扣、收入免稅了,真是一頭霧水。”回想起當年的場景,李康滿是感慨。“稅務部門給了公司很大的支持,輔導辦理各類涉稅事項,幫我們度過了最開始的難關。”如今,財務室里按稅種分類歸檔的申報表、發票整齊碼放,土地流轉費支付憑證與農資采購票據一一對應,這些規范的賬目不僅是企業經營的“晴雨表”,更成了享受政策紅利的“通行證”。
“我們的果子能打開市場,品質是其中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公司得到了市場認可。”李康拿起一份裝訂整齊的財務報表說道。清晰的經營數據與納稅記錄,讓企業在對接商超時,憑納稅信用報告省去了很多麻煩,更成了申請銀行信貸的“硬通貨”。去年,企業憑借連續三年的A級納稅信用等級,順利拿到一筆低息貸款,一口氣新增3個標準化大棚。而每年精準享受的涉農扶持政策,也讓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品種改良,今年推出的“蜜寶”品種,因汁水甘甜、果肉細膩,剛上市就成了游客采摘的“爆款”,單果售價較普通品種高出3元仍供不應求。
如今,溢水鎮的火龍果大棚已成為洋縣鄉村產業的亮眼名片。規范的經營模式不僅讓企業走得穩、走得遠,在潛移默化中帶動了當地產業生態提升,“合規”“誠信”也漸漸成為共識。(通訊員 王志波)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