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維博 通訊員 楊婷
10月20日,一場以“聚力文化強縣建設 助推宜君文化產業提質增效”為主題的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正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匯聚眾智,凝聚發展合力。從數字賦能到IP活化,從農旅融合到人才引育,政協委員和行業專家一系列帶著泥土芬芳的“金點子”,為破解文化資源“富礦”轉化難題開出精準藥方。
會前,縣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牽頭組成調研組,化身“文化偵探”,走進彭祖藥谷的藥田棧道,探訪魏長城遺址,更遠赴成都、榆林等地取經問道,精準梳理宜君歷史文化、綠色生態文化、產業文化等優勢資源,剖析指出文化資源融合不夠緊密、傳播效能有限、產業影響力弱等宜君文化產業發展的短板弱項。
近年來,宜君縣堅持“全域旅游、全景宜君”發展思路,把“避暑康養”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產業鏈之一,著力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先后榮獲中國避暑休閑百強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域旅游示范縣等多項榮譽,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協商現場,委員們的發言既有宏觀視野又有微觀切口,一條條略帶創新思維的意見建議讓人眼前一亮。
“宜君坐擁中醫藥、農耕、生態、康養、紅色歷史等多元資源優勢”,縣政協常委楊婷說,“但就像散落的珍珠,缺少一根線串成項鏈。”她建議,通過打造全縣統一的“數字文化基因庫”,全面歸集、標準化管理非遺、文物、史料、生態影像等核心資源數據,促進宜君智慧文旅轉型升級。
“我們的‘藥谷奇遇記’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縣政協委員楊春錦現場拿出策劃案:制作動畫短片《彭祖在夏都·藥谷傳奇》,讓上古養生達人彭祖“活”在短視頻里,開發“彭祖養生訣”互動手游,玩家通過游戲可解鎖真實藥谷的藥材采摘體驗,這套“敘事+內容+消費”的閉環,可以讓古老傳說變身流量密碼。
縣政協委員甫鵬則強調農文旅融合的重要作用。他建議,立足農業縣、生態功能縣等發展定位,策劃“宜君四季”主題營銷活動,通過品牌重塑、體驗深化、產業聯動和服務升級,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消費場景,打破旅游的季節性限制。
面對專業人才短缺的挑戰,縣政協委員強曉陽建議,開展“才創宜君”專項行動,加強文化創意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培養專業人才,為宜君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縣政協委員張丹直言,目前,宜君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融合深度還不夠,文旅消費體驗度低。她建議,積極探索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建設智慧文旅平臺和縣鄉文化資源共享中心,構建“15分鐘文化服務圈”,形成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新格局。
酒香也怕巷子深,縣政協委員王靜則將目光投向宣傳推介。她建議,樹立“一分資源、二分策劃、三分打造、四分促銷”理念,堅持政府主導、企業聯手、媒體跟進的“三位一體”策略,策劃好康養文化、仰韶文化、長城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研學文化等旅游品牌,講好宜君故事。
在聽取委員發言后,縣委副書記王斌現場回應:“專題協商選題精準、調研扎實、建議翔實,為助力建設文化強縣提供了重要參考。”他表示,縣委、縣政府將以五個“文化+”工程為牽引,深入實施“六大行動”,充分激發文化產業活力,持續優化服務供給,把宜君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和硬支撐。
縣政協主席樊斌指出,要深刻把握文化產業在促消費、穩就業、塑形象中的重要作用,發揮政協特色優勢,將助推文化強縣建設作為履職重點,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匯聚起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強大合力,為“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編制貢獻智慧力量。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