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殷博華
看病就醫是民生大事。2023年,西安在全國率先開展“衛星醫院”醫療服務模式探索,通過三級醫院幫助基層醫療機構開設住院科室,將大型三級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基層,實現“資源下沉、基層首診、醫院手術、社區康復”,讓群眾花一級醫院的費用,享受三級醫院的服務。
截至目前,西安共建成“衛星醫院”38所,累計接診患者156.9萬余人次,2025年上半年診療量達86萬余人次,群眾就醫更便捷。
專家下沉 “家門口”看名醫
“我恢復得挺好,已經能下地走路了。”11月3日,在西安市紅會醫院衛星醫院(草灘)院區,正在進行康復訓練的膝關節術后患者林寧(化名)說,以前在三級醫院才能掛到的專家號,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輕松掛到。
2023年3月,西安市紅會醫院與草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攜手,共建西安市未央區首家“衛星醫院”試點醫院,先后選派14個專科的專家、技師和護士下沉基層駐點工作,還為中心配備了頸椎牽引椅、中藥熏蒸機等專業設備,助力基層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69歲的患者王芳(化名)進行髖關節手術后,在草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治療期間,專家隨時答疑、護士護理周到,出院后還有醫護人員電話隨訪,全方位的關懷讓她心里格外踏實。
“目前,醫院牽頭建設‘衛星醫院’9所,累計為患者節省醫療費用兩千余萬元。”西安市紅會醫院衛星醫院辦公室負責人李軒說。
雙向轉診 疑難危重早救治
受醫療條件限制,遇到急難病癥、少見病癥時,基層醫護人員常常束手無策。“衛星醫院”的建立,極大彌補了基層醫院在疑難雜癥診療上的短板。
2024年11月,西安市第九醫院衛星醫院(大明宮)成功救治了一位73歲的急癥患者。
患者宋偉(化名)突發心絞痛,來到西安市第九醫院衛星醫院(大明宮)后,恰逢正在查房的西安市第九醫院專家,經快速檢查評估,他通過“衛星醫院”轉診綠色通道,直接入住西安市第九醫院心血管病院,第一時間完成手術治療。
“要充分發揮三級醫院的牽頭作用,把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落到實處。”西安市第九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金航軍說,“小醫院”也能守護群眾“大健康”。
在分級診療方面,全市“衛星醫院”還重點推進雙向轉診流程的優化與再造,通過搭建雙向轉診信息平臺,實現轉診環節無縫銜接,讓患者成為最大受益者。
“醫院成立7×24小時響應服務團隊,累計搶救急癥患者6例、疑難危重患者15例。”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聯體辦公室副主任魏建華說,目前轉診患者的就診時間已從原來的約1小時縮短至20分鐘。
培訓賦能 增強就醫獲得感
一直以來,中醫學科建設和診療水平都是基層醫院的弱項。
2024年11月,西安市中醫醫院與長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未央區六村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明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衛星醫院”。除了日常選派專家坐診基層外,做好基層技術培訓也是西安市中醫醫院專家的主要任務之一。
“醫院先后選派內分泌科、心內科和腦病科等科室專家來此參與坐診,坐診之余,專家還會走進病房開展查房帶教工作。”西安市中醫醫院曲江院區院長助理王昆說,此外,醫院還會定期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參與培訓學習。
“今年1至9月,醫院已對共建的三家‘衛星醫院’基層醫師開展培訓6次,培訓人員236人,邀請衛星醫院醫務人員參加院內講座培訓18次。”西安市中醫醫院醫改辦主任孫薇說。
西安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專家下沉、技術下沉、醫療設備下沉、號源下沉、患者下轉的“四下沉一下轉”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收治住院患者能力,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