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62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占比達45%,縣鄉村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實現全覆蓋——
記者 張江舟
“砰!”發令槍聲打破寶雞清晨的寧靜,3.1萬名跑者如潮水般沖出起點。10月26日,2025寶雞馬拉松在青銅器之鄉的賽道上拉開帷幕。賽道旁,白發老者將“加油”二字繡在紅綢布上奮力揮舞,孩童舉著彩色氣球蹦跳吶喊。道路兩旁印有周秦文化紋樣的旗幟與奔跑的身影在渭水之畔交織,成了秋日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我跑過3屆‘寶馬’。一屆比一屆熱鬧!現在,我們小區里的健身器材越來越豐富,鍛煉的人也越來越多,連我的老伴都加入了‘健步走小分隊’。”寶雞市陳倉區居民劉建軍一邊擦著汗水一邊說。
這場熱氣騰騰的路跑賽事是近年來陜西群眾體育蓬勃發展的縮影。截至2024年底,陜西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占比達45%,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2020年底的1.97平方米增加到2.62平方米,縣鄉村三級公共健身設施與社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實現全覆蓋,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8名。全民健身的服務網絡越織越密,運動的種子在三秦大地深深扎根發芽。
家門口的健身場地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好,是群眾感受到的最直接的變化。2021年以來,陜西新建或改擴建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場地278個。299條健身步道串聯起城市綠廊與鄉村田野,59個標準田徑場、282個社會足球場、42個群眾滑冰場陸續建成,82處戶外運動設施扎根山野……無論是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都能找到專屬的運動空間。
188個鄉鎮(街道)通過器材補短板項目,讓下樓就能鍛煉變成現實。更貼心的是,全省163個公共體育場館已完成數字化升級改造,158個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人群逐年增加,服務水平逐年提高。
賽事活動像毛細血管般滲透到群眾生活中。村里的籃球賽、社區的跳繩賽,讓普通群眾也能上場過把運動員癮。“十四五”期間,陜西以全民健身運動會為龍頭,以群眾體育賽事五級聯賽、三人籃球聯賽、沿黃汽車拉力賽、武林功夫大會等省級品牌賽事為支撐,以社區運動會為基礎打造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體系已基本建立。陜西省群眾體育賽事五級聯賽扎根基層服務群眾,2024年舉辦賽事近10萬場,吸引4.1萬支隊伍、36萬余名運動員參賽;陜西省三人籃球聯賽自2023年舉辦以來,累計有1.8萬余支隊伍參賽,開展3.5萬余場次比賽,吸引9.6萬余人次參與。“這幾年社區年年辦運動會,跳繩、拔河、踢毽子,老少都能參與。我今年還報了廣場舞比賽,跟姐妹們一起排練、一起參賽,特別開心。”57歲的西安市民張愛娥說。
科學健身指導也緊緊跟上,讓鍛煉不再“瞎使勁”。截至目前,陜西已建成省級國民體質監測站點2個、市級站點11個、縣級站點109個,每年收集監測數據超20萬例,幫群眾摸清身體“底數”;《陜西省推廣〈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實施意見》出臺后,48個縣區開展達標測驗活動,4.2萬余人參與測試,達標率93.85%,發放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電子證書超4萬份,讓鍛煉有了“成績單”;開展體育健康行“五進”活動56站,將健身技能輔導、國民體質檢測、健康知識宣講、醫療義診服務送到社區、學校、企業、機關、鄉村;每年舉辦縣級及以上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超1200場次,社會體育指導員“手把手”教動作、糾姿勢。“以前我跟著視頻學太極拳,動作不對傷了膝蓋。后來在社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下,我練了半年,關節不疼了,精神頭也足了。”在渭河邊晨練的咸陽市民劉強一邊說一邊比劃著太極拳動作。
從場地“多起來”、賽事“活起來”,到指導“專起來”、服務“暖起來”,全民健身已融入三秦父老的日常生活。“近年來,陜西群眾體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未來還將繼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讓更多人在運動中收獲健康與快樂,讓三秦大地的健身熱潮持續涌動。”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