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
是他們內心不滅的火焰
藏在每一次竭盡全力的喘息
融進每一個追求完美的動作
當身體與意志在極限邊緣對話
這份赤誠讓平凡變得不凡
這份深情讓體育回歸最純粹的模樣
11月20日,廣東隊選手蘇炳添在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后向觀眾致意。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11月19日,山東隊選手陳夢在團隊奪得乒乓球女子團體冠軍后落淚。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11月17日,浙江隊選手汪順在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決賽后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11月17日,浙江隊選手石智勇在舉重男子73公斤級決賽挺舉比賽中親吻杠鈴。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11月17日,廣西隊選手韋永麗在田徑女子100米決賽后落淚,她獲得亞軍。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11月20日,浙江隊選手吳易昺在網球男子單打決賽后,他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11月17日,湖北隊選手閆子貝在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頒獎儀式上親吻金牌。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隊友
他們是彼此最堅實的后盾
在訓練的汗水里相互扶持
在比賽的逆境中默契配合
一個堅定的眼神
一次無言的擊掌
都化作繼續向前的力量
這是賽場上最溫暖的同頻共振

11月15日,廣東隊球員楊力維(右)與楊舒予在頒獎儀式上擁抱。 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11月15日,廣東隊球員楊舒予(左前)與隊友楊力維(右前)在賽前熱身時互動。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11月2日,廣東隊全紅嬋(右)與隊友王偉瑩在跳水女子團體賽賽后擁抱。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11月3日,全紅嬋(中)觀看男子雙人10米跳臺比賽時為隊友加油。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11月14日,廣東隊組合林高遠(下右)/劉詩雯(下左)慶祝乒乓球混合雙打奪冠。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11月18日,山東隊選手在男子佩劍團體金牌賽后慶祝勝利。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11月19日,上海隊選手在男子花劍團體銅牌賽后慶祝勝利。 新華社記者 吳魯 攝

11月14日,河北隊選手馬永慧、張可、于子迪(上,從左至右)在李冰潔(下)觸壁時慶祝奪得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冠軍。 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11月10日,冠軍上海隊選手在馬術盛裝舞步團體賽頒獎儀式前慶祝。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11月16日,遼寧隊選手王楠賀、陸美伊(前右)在鐵人三項混合接力決賽中接力。新華社發(呂小煒攝)

11月19日,廣東隊選手施君豪(右)和隊友林健豪在男子200米決賽后擁抱慶祝,他們分別獲得冠、亞軍。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11月19日,廣東隊選手劉浩然(左)、袁權森(中)、林良文在射箭男子反曲弓團體銅牌賽后慶祝勝利。 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11月12日,北京隊在網球項目青年組女子團體決賽后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對手
他們是彼此最特別的鏡子
賽場上全力以赴的較量
恰是給予對方的最高敬意
每一次強強對話
都在相互砥礪中拓展著彼此的邊界
讓競爭升華為共同進步的階梯
讓體育精神在相互成就中熠熠生輝
11月20日,北京隊選手馬龍(左)和上海隊選手樊振東在乒乓球男子團體金牌賽后擁抱致意。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11月16日,冠軍上海隊選手樊振東(中)與季軍北京隊選手王楚欽(右)在乒乓球男子單打頒獎儀式上握手致意。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11月16日,冠軍黑龍江隊選手王曼昱(中)、亞軍河北隊選手孫穎莎(左)和季軍山東隊選手陳夢在乒乓球女子單打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11月12日,北京隊選手王楚欽(左)在乒乓球男子單打八分之一決賽后與香港隊選手黃鎮廷相互致意。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11月19日,河北隊選手孫穎莎(左一)和隊友在場邊觀看乒乓球女子團體金牌賽。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11月11日,河北隊選手于子迪(后)在女子200米個人混合泳決賽后與浙江隊選手余依婷擁抱致意,于子迪打破亞洲紀錄獲得冠軍,余依婷獲得亞軍。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11月10日,獲得冠軍的湖北隊選手王宗源(右)在頒獎儀式上與廣東隊選手全紅嬋合影。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11月17日,浙江隊選手陳妤頡(右)和廣西隊選手韋永麗在賽后擁抱,她們分獲女子100米冠軍和亞軍。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11月17日,廣西隊選手韋永麗(中)在女子100米決賽后。 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11月19日,浙江隊選手陳妤頡(右二)在女子200米決賽后攙扶在賽中摔倒的四川隊選手劉英蘭(左二)。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11月15日,福建隊選手葛曼棋(左)和湖北隊選手李賀(右)安慰在4X100米混合接力決賽中摔倒的廣東隊選手梁小靜。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11月19日,獲得冠軍的上海隊選手徐卓一(中)、獲得亞軍的江蘇隊選手劉俊茜(左)、獲得季軍的湖北隊選手朱勝龍在男子110米欄頒獎儀式上互動。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11月17日,廣東隊選手陳冠鋒在男子100米決賽后抱起湖北隊選手李澤洋(前)慶祝他奪冠。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11月15日,中國公安體育協會隊選手季新杰(右)和山東隊選手張展碩在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11月18日,冠軍河南隊選手劉清漪(右)和亞軍山東隊選手郭樸在霹靂舞女子組頒獎儀式上握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11月20日,廣西隊選手劉德助(左)和浙江隊選手奚梟橫在男子1500米決賽后相互致意。他們分別獲得冠軍和季軍。 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教練
他們是賽場邊永不熄滅的燈塔
用無數個日夜的悉心指導
鑄就運動員站上賽場的底氣
用堅定的信任
守護著每個追夢的靈魂
這是嚴厲背后的深情
也是托舉夢想的雙手
11月11日,冠軍山東隊選手在賽艇男子八人單槳有舵手頒獎儀式上將教練員拋向空中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肖恩楠 攝
11月17日, 安徽隊選手俞樂凡 (左)在擊劍男子重劍個人金牌賽后與教練慶祝獲勝。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11月11日,季軍陜西隊選手趙仁杰(左)和教練在跳水男子10米跳臺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11月17日,吉林隊選手苑麗穎(右)在1-6名場地自行車女子凱林賽決賽后與教練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11月20日,獲得亞軍的北京隊選手商竣程(左)與教練在網球男子單打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11月19日,獲得亞軍的四川隊選手吳艷妮(左)在女子100米欄頒獎儀式上哭泣。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家人
他們是看臺上最恒久的守望
他們的目光穿透勝負
始終凝望著那個他們深愛的人
家人的守候
是穿越喧囂的溫柔力量
讓拼搏的旅途有了最溫暖的歸處
讓每一次飛翔都擁有落地的勇氣

11月19日,冠軍廣東隊選手劉景揚(左)在女子100米欄決賽后和母親交流。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11月19日,冠軍廣東隊選手劉景揚(左)在女子100米欄決賽后和母親交流。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11月19日,冠軍廣東隊選手劉景揚(左)在女子100米欄決賽后和母親交流。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11月15日,廣東隊球員楊力維(右)在籃球女子成年組金牌賽奪冠后與母親擁抱。 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11月15日,廣東隊球員楊舒予(上左)與楊力維(上右)在籃球女子成年組頒獎儀式上與母親(下左)互動。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11月19日,冠軍天津隊選手劉煥華(左)在舉重男子102公斤級決賽后向女友求婚。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11月12日,冠軍北京隊選手楊家玉(右)與教練、丈夫魏新猛在女子20公里競走頒獎儀式上慶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1月11日,河北隊賽艇選手韓崴為獲得女子四人單槳決賽冠軍的女朋友湖北隊選手吳詠梅送上鮮花。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11月12日,四川隊球員周琦(右)的孩子在籃球男子成年組頒獎儀式上看著廣東隊球員沈梓捷(左)的金牌。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11月13日,澳門隊主教練施少雄(右)與妻子李恒茵(左)在籃球男子18歲以下組小組賽后親吻孩子施竣麒。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11月16日,獲得季軍的江蘇隊選手郭亮抱著兒子在場地自行車男子麥迪遜賽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觀眾
他們是賽場最忠誠的知音
每一次屏息凝神的注視
每一聲發自內心的喝彩
讓運動員們的堅持都有回響

11月14日,冠軍浙江隊選手汪順在男子200米個人混合泳頒獎儀式后與教練合影。 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11月15日,浙江隊選手汪順在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頒獎儀式后向觀眾致意。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11月16日,河北隊選手鞏立姣在女子鉛球頒獎儀式后向觀眾致意。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1月15日,廣東隊選手柯沁沁在體操項目女子個人全能奪冠后向觀眾致意。 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11月17日,亞軍廣西隊選手韋永麗(前右)在女子100米頒獎儀式后與觀眾合影。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11月20日,冠軍浙江隊選手吳易昺(前)在網球男子單打決賽后與觀眾合影。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11月17日,山東隊球員在排球女子20歲以下組1-4名半決賽后向球迷致意。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11月13日,吉林隊球員張佳良在男子曲棍球5-8排位賽中向看臺比心,慶祝進球。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11月19日,一名觀眾在香港隊奪得男子花劍團體冠軍后落淚。 新華社記者 吳魯 攝

11月16日,觀眾在擊劍男子花劍個人銅牌賽現場為香港隊選手張家朗加油。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全運會上滿溢的這些真情
超越競技 直抵人心
是競技場上永不落幕的溫暖篇章

11月17日,吉祥物在馬術場地障礙團體賽前為觀眾帶來表演。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記者:梁旭、薛宇舸、楊晨光、黃偉、顏麟蘊、張晨霖、鄒競一、杜宇、朱煒、吳魯、馮開華、呂小煒、鄧華、郝源、陳斌、陳益宸、肖藝九、江漢、李一博、肖恩楠、陳鐸、胡虎虎、張龍、潘昱龍、李博、孫凡越、周牧、杜子璇、陳鐘昊、陶亮、劉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