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周圓 彭韻佳)“十五五”規劃建議在部署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時,明確“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將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推動創新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概念驗證、中試驗證是什么?將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帶來哪些影響?
概念驗證是指從技術、市場、產業等維度,對科技成果進行驗證,旨在驗證技術可行性并判斷商業價值、評估市場潛力。簡而言之,其好比一個“篩子”,篩選出有市場化價值的研究成果。
中試驗證則是新產品從試制到生產過程的過渡性試驗,重點解決產業化過程中的工藝匹配性、批量穩定性、成本經濟性等問題,也被看作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主任任曉剛認為,二者能夠降低成果轉化的風險、促進產業化、推動產學研協同。
可以說,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將為科技成果轉化打通“任督二脈”。
據統計,經過中試驗證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成功率可達80%以上,未經過中試驗證的產業化成功率僅為30%左右。
近年來,我國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建設不斷提速,逐步織密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服務網絡。
在浙江寧波,一種能像人類鼻子一樣檢測汽車內飾件“異味”的新型嗅辨裝備,如何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曾一度困擾研發團隊。去年,該技術進入寧波中科新材概念驗證中心的項目庫后,得到權威專家認定并獲得多項支持,產業化進程正加速推進。
在四川成都,天府絳溪實驗室的中試車間內,工程師們正進行一款無人機電池的中試工作。據悉,企業、科研機構等無需自建生產線,在這里就能完成產品定型、工藝優化和可靠性驗證,有效降低創新產業化成本。
目前,全國已建設2400余個中試平臺,遴選出首批241個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中試平臺,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共承擔中試服務項目2.5萬項;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立約90個概念驗證和中試平臺等。
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建設高質量推進,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關鍵堵點,將助力更多研究成果走出實驗室,從樣品變成產品,從產品延伸為產業。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