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寶雞市岐山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在渭河支流麥李河開展生態修復“回頭看”活動時發現,這里河岸平整,建筑垃圾已不見蹤影,河道周邊環境明顯改善。
岐山縣人民檢察院以“檢察藍”守護“渭河清”,用法治力量筑牢渭河生態安全屏障,讓千年周原煥發新的生機。近年來,該院立足檢察職能,將“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理念融入生態保護全過程,以法治守護渭河安瀾,持續擦亮周原大地的生態底色。
早在2021年,岐山縣檢察院就針對渭河河道施工遺留水泥管道導致泥沙淤積、水位抬升、行洪不暢等問題,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推動其依法履職、補齊監管短板,全面提升渭河岐山段治理水平。該案成功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千案展示”及陜西省檢察機關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隨后,公益訴訟部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渭河支流麥李河河道內仍存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放問題,導致河道變窄、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此外,部分農業種植戶在河堤隨意丟棄農藥包裝,進一步威脅土壤和水體安全。這些難題,對公益訴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此,岐山縣檢察院主動作為,深入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全面推行“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該院還與相關部門聯合印發機制文件,明確各方職責,推動形成環境保護、岸線管理、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通過司法與行政的良性互動,實現了“1+1>2”的治理成效。
隨著渭河綜合治理與生態區建設穩步推進,濕地建設、灘區治理、綠化治污等工程持續落地,昔日荒灘地變身“百里畫廊”。沿岸建成運動公園、文化長廊等民生景觀,通過水生物凈水模式改善蘆葦蕩核心區生態,讓岐渭水利風景區呈現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靚麗面貌,成為珍稀鳥類繁衍棲息的樂園。
岐山縣檢察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將保障群眾生態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渭河生態保護體系。通過常態化巡查與“回頭看”動態監測,該院持續跟蹤問效、防止問題反彈;同時深化數字檢察應用,探索“大數據+檢察監督”模式,運用信息化手段排查線索、固定證據,提升辦案精準度與效率。以“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示范效應,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司法保障、公眾參與的渭河保護多元共治格局。
圍繞“十五五”規劃建議關于水安全保障與河湖治理的部署,岐山縣檢察院正系統謀劃后續渭河治理與保護工作。一方面,該院聚焦“幸福河湖”建設目標,深化“河長+檢察長”協作,強化跨區域協作,依托大數據構建智慧監管體系,聯合開展采砂整治、排污溯源等專項行動,提升流域協同治理效能;另一方面,注重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平衡,支持沿河區域發展“河湖+文旅”等生態產業,通過典型案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修復,讓渭河治理成果更好惠及民生、服務高質量發展。(張軍鋒)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