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韓永國)8月26日,咸陽市召開《咸陽市東莊水庫庫區周邊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聞發布會,該《條例》將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施行,對于完善咸陽市水利工程管理法規體系、提升庫區現代化治理水平、推動涇河流域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東莊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0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該工程集防洪減淤、城鄉供水、清潔發電、生態修復等綜合功能于一體,建成后將成為陜西省庫容最大的戰略水源儲備庫,計劃于今年11月下閘蓄水。
《條例》首先界定了東莊水庫庫區周邊管理范圍為庫區保護范圍線外延一千米區域,并明確若該范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需同時遵守水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確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政府主導、部門共治、社會參與、協同治理、綜合利用”的總基調。還對分區管理作出了規定。
為確保管理責任層層落實,《條例》構建了全方位責任體系。明確了市人民政府對庫區周邊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負總責,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庫區周邊縣(市),即永壽縣、淳化縣、禮泉縣、涇陽縣及彬州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具體工作;明確水利、生態環境、發展改革、公安、自然資源等13個部門的職責分工,形成“市級統籌、部門協同、縣級主責”的治理體系。
在生態保護方面,《條例》嚴格禁止在庫區周邊新建擴建化工園區、高污染項目,嚴禁采石、采礦、挖砂等破壞生態的活動;嚴禁向水體傾倒廢棄物;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加強天然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同時,《條例》從發布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優化農業結構、支持庫區周邊發展生態旅游等方面,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
圍繞水資源管理,《條例》明確了水利部門職責,包括統籌水資源開發、節約與保護,水域岸線管控,水生態修復治理,建立生態流量監測預警體系,保障河流生態健康;強化防洪安全管理與水旱災害防御,完善應急機制,確保水庫運行安全;推動水資源集約利用,將節水理念貫穿產業發展、城鄉建設全過程,構建節水型社會。
《條例》注重文化保護與活化利用,提出挖掘弘揚涇河流域文化蘊含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加強庫區周邊不可移動文物、農耕文化遺產保護,保護傳承發展涇河流域優秀傳統文化;統籌庫區周邊文化、旅游、體育、生態、水景觀和水利工程設施,打造涇河流域標志性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精品線路,發展生態旅游。
為確保《條例》有效實施,建立全鏈條保障體系: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智能化監測網絡、暢通投訴舉報渠道、明確法律責任,探索建立聯合執法機制,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確保《條例》落地見效。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