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2024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提升至58.3%,較“十三五”末提高30個百分點;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6.1萬畝;累計建成匯榮禾磚廠、大海則煤礦充填等綜合利用項目24個,新增年利用能力2368萬噸;榆陽、神木、府谷等地煤矸石用于礦坑回填治理項目陸續投運,全部建成后可消納固廢2.42億立方米……

陜煤小保當煤礦煤矸石充填項目。
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始終肩負著能源保供和生態保護的雙重使命。在煤炭、火電、煤化工等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工業固廢產生量逐年攀升,成為制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近年來,榆林市堅決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以系統治理為抓手,以創新機制為動力,全面打響固廢治理攻堅戰,努力打造黃河流域工業固廢綜合治理的“榆林模式”。
強化頂層設計統籌黃河流域固廢治理與生態修復
榆林市工業固廢治理曾面臨“三個集中”的嚴峻挑戰:煤炭開采、火電、煤化工等行業產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等6類固廢占比達92.4%,來源集中;榆陽、神木等5縣市區產廢量占全市97.6%,區域集中;82家重點企業產廢量占比83%,企業集中。面對這一現實,榆林市委、市政府堅決扛起黃河生態保護政治責任,將固廢治理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總體布局,作為全市重點產業鏈建設與生態環保“六大攻堅戰”的核心內容,系統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執法保障”的治理新格局。
榆林市先后出臺《榆林市“十四五”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配套制定《支持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管理辦法》,明確并壓實政府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通過“規劃引領—政策支撐—執法監督—考核問責”閉環機制,實施“月推進、季點評、年考核”,對先進典型予以表彰,對違法企業公開曝光,以嚴格執法和考核推動責任落實。
聚焦項目支撐打造黃河流域固廢資源化利用標桿
項目建設是推動固廢資源化、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榆林市緊緊圍繞建工建材、礦井充填、生態修復、高值利用四大方向,大力推進工業固廢由“被動治理”轉向“主動增值”,努力讓固廢成為服務流域發展的“第二資源”。
在傳統利用領域,一批重點項目有力支撐了固廢消納:陜西匯榮禾煤矸石綜合處置項目年處理固廢300萬噸,生產環保建材5億塊;陜煤曹家灘、中煤大海則煤礦建成百萬噸級矸石充填系統,實現煤礦固廢“不出廠”;橫山康博環保固體廢物綜合處置中心建成后年處置油泥、粉煤灰等25萬噸,進一步提升危廢固廢協同處置能力。
此外,榆林積極創新“固廢利用+生態修復”模式,在神木、府谷等重點區域開展工業固廢協同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作,共篩選確定30個礦坑回填治理點位。截至2025年8月,神木朱概塔、府谷能東等礦坑回填項目已建成投運,11個項目加快推進,不僅消納利用固廢,更有效改善了礦區及黃河沿岸生態環境。

陜西匯榮禾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廢制備磚材項目。
在穩步推進“量”的消納基礎上,榆林更加注重“質”的提升,積極引進北京科立科盈公司氣化渣制備纖維板材、大石環境公司鎂渣分級利用等高值化項目。其中科立科盈項目已進入調試,投產后可實現氣化渣“吃干榨凈”;大石環境鎂渣項目正加快推進,有望破解鎂冶煉渣處置難題,為黃河流域煤化工行業綠色轉型提供技術支撐和產業示范。
突出科技引領加大固廢治理技術支撐
技術創新“力度”決定固廢治理“深度”。榆林市積極搭建技術交流平臺,組織赴內蒙古、山西、江蘇等地考察學習,舉辦第五屆全國煤矸石綜合利用高層論壇和第四屆煤氣化灰渣資源化利用技術論壇,推動產學研合作落地。聯合西北大學、榆林學院等院校制定《一般工業固廢礦坑回填技術規范》《煤基固廢修復鹽堿地技術規范》等多項地方標準,實現固廢利用“有標可依、有章可循”。
研發投入是技術創新的源頭活水。榆林設立科技專項資金,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共建“產學研用”聯合體,重點突破煤矸石分質利用、粉煤灰土壤改良劑、氣化渣提碳等關鍵技術。2023年以來,氣化渣分級提碳技術成功應用;鎂渣用于路基材料和脫硫劑等新路徑逐步拓寬,為鎂渣找到資源化出路。2025年6月,榆林中科環保建成全國首個標準化萬噸級煤矸石分質利用中試基地項目,積極拓展綜合利用途徑。

神木恒穩生態綠碳產業有限公司云砼石項目。
強化執法監管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嚴格執法是提升固廢環境管理水平的關鍵抓手。在執法機制方面,榆林創新建立“生態環境執法+固廢專項督察”聯動模式,開展“清廢行動”“利劍治污”等專項執法,實現對重點產廢企業、綜合利用項目、礦山修復工程的全過程監管。
建成投運工業固廢信息服務平臺,突出重點企業固廢全鏈條信息化、精細化、實時化監管。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環境執法,強化固廢產生、轉移、利用、處置各環節的執法檢查,對違法行為“零容忍”,引入無人機巡查、衛星遙感監測等現代技術手段,提升執法精準度和效率,有效遏制了固廢非法轉移和傾倒,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提供了堅實執法保障。
下一步,榆林將持續深化固廢綜合利用與生態環境執法,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榆林智慧”和“榆林經驗”,讓綠色真正成為榆林發展的鮮明底色。(高冠濤 李嘉怡 文/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