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節,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因為地道的“秦”味,徹底“火”了!——西安演藝集團旗下各院團在這里8天連演36場秦腔大戲和綜藝演出,兩家秦腔博物館免費開放,老字號三秦非遺美食集市香氣四溢,還有戲裝體驗讓游客秒變秦腔戲中人……在這里,秦腔不再只是舞臺上的藝術,而是融入文旅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中外游客直呼:“這份‘秦’意,嫽扎咧!”
戲臺聚人氣 秦韻醉游人

雙節期間的易俗社文化街區,每天從清晨到日暮,秦腔的魅力持續發酵。10月1日一早,雖然是陰雨蒙蒙,街區露天戲樓前卻已經聚滿了等候開演的觀眾。65歲的劉阿姨牽著小孫子的手,在人群中尋找最佳觀演位置:“今兒個周至縣劇團唱《探窯》,這出戲我可等了好些天。”

“老娘請坐聽兒言,兒把那前后情細表一番……”10點整,板胡聲起,西演·周至縣劇團帶來的秦腔《探窯》準時開演,高亢激越的唱腔瞬間點燃全場。臺下,老戲迷們或閉目叩節,或唇齒微動跟著哼唱;外地觀眾雖聽不懂唱詞,卻被演員飽滿的情感所感染,拍個不停;幾位外國游客舉著手機錄像,聽到精彩處連連豎起大拇指,不住地贊嘆:“Amazing!”盡管當天秋雨綿綿,但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讓觀眾忘卻了天氣,掌聲與喝彩此起彼伏。據統計,10月1日當天,西安易俗社街區的秦腔演出吸引現場及在線觀看觀眾超30萬人次。

10月2日,天氣轉晴,演出現場更是人氣鼎沸。早上8點,70歲楊先生便讓朋友把自己用輪椅推到了戲臺前。“這可是個老戲迷,聽說節日期間街區要連演好幾天,怎么都要來看現場。”他的朋友周先生笑著說。
10點整,伴隨秦腔折子戲《蘇武牧羊》《荒郊義救》《四賢冊》接連登場,街區廣場中的座椅早已坐得滿滿登登,甚至連“站位”都難以尋覓。來自綿陽的游客李女士興奮地說:“西安真有意思,逛著街呢就看到免費大戲。演員唱腔鏗鏘、表演有張力,現場聽秦腔特別震撼。”
在人群前排,本地老戲迷王大爺說,這些天的秦腔演出,自己場場必到,“秦腔是咱陜西人的根,這種露天演出接地氣,能讓更多人免費欣賞到這么精彩的傳統藝術,真讓人高興。”
美食戲韻兩相宜 市井煙火最長安

今年“雙節”假期,易俗社文化街區將秦腔演出與美食、博物館游等本土特色多元游玩體驗融合一體,向市民游客呈現城市文旅新場景。
10月2日,露天戲樓戲韻正濃時,街區的“老字號非遺美食集市”也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同盛祥牛羊肉泡饃店內,掰饃的市民、游客圍坐一桌,共同等待一碗碗料重味醇、肉爛湯濃的泡饃被端上桌;白云章餃子館里,現煮的韭菜雞蛋餡餃子香氣撲鼻,配上酸甜可口的秘制酸梅湯,讓人回味無窮;五一飯店的包子、桃李村的肉夾饃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隊,現打的烤餅配上肥瘦相間的臘汁肉,讓本地人和游客都難以抗拒。
這些陜西美食不僅好吃,還“參與性”滿滿。老字號美食集群與冰峰聯合打造的“月球郵局”活動區中,4歲的“小旺仔”拿著套圈可愛互動的樣子,讓許多人忍俊不禁。桃李村名廚現場展示西瓜雕花、高山土豆絲等絕活,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駐足,“師傅,你太厲害了吧!快給我教教!”59歲的冶阿姨迫不及待地要現場“拜師學藝”。
“在易俗街區這個秦腔文化圣地,我們特別注重飲食文化與表演藝術的深度對話、在地對話。”西安飲食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讓顧客在品嘗西安美食的同時,能感受到秦腔的鏗鏘韻律,這種多維度的文化體驗,正是老字號創新發展的方向。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創新,讓易俗街區成為西安最具煙火氣的文化現場。”
古今對話新體驗 文脈傳承有意思
好看、好玩、好吃,更有所得——在易俗社文化街區感受街頭熱鬧之余,這里免費開放的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和易俗社百年博物館成為不少游客的必訪之地。易俗社百年博物館聚焦中國現存最古老戲曲劇社“易俗社”的百年歷程,展現其在秦腔革新、戲曲教育等領域的重要貢獻。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則系統梳理了秦腔的起源、發展與傳播,收藏大量秦腔服飾、道具、劇本等珍貴文物。


假期期間,這兩個博物館中也開啟了多樣體驗活動:專業攝影師與妝造團隊協助游客化身經典劇目角色,拍攝戲曲寫真。游客還可能跟秦腔快閃演員‘撞個滿懷’,成為“戲中人”。這種出其不意的邂逅讓靜態的歷史變得生動可觸。一個從浙江遠道而來的三口之家,換上秦腔戲服行頭后,瞬間猶如“穿越”,孩子的爸爸高先生激動地說:“咱這下是真正的‘秦’人了!”

此外,“我和唐朝idol組搭子”也成為游客互動最積極的區域——市民游客挑選心儀的唐代詩人,并在專屬便簽上寫下他的“唐詩梗”,完成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媽媽你看這首詩我會!這是賀知章的詩!”小學生王芯芯清脆地喊道。
秦腔不老傳新聲 文旅融合譜新篇

當8天的秦味狂歡大幕拉開,不僅讓老戲迷過足了癮,更讓許多年輕人愛上了傳統藝術秦腔。10月2日,在易俗社街區,周至縣劇團演員張辛飛在演出間隙道出秦腔人的心聲:“看到這么多觀眾來看秦腔,我們非常開心。節假日期間外地游客尤其多,通過密集而親民的露天秦腔演出,我們把秦腔唱給全國游客,甚至是外國游客,讓大家都感受到西安戲曲的魅力,也讓節日更有本土風味,太有意義了!”
10月2日傍晚時分,街區的熱鬧仍在繼續。露天戲樓上,西安市說唱藝術團的相聲《陜西話》逗得觀眾笑聲不斷;快板《十八愁繞口令》節奏明快,讓人忍不住跟著打拍子。西安歌舞劇院帶來的《送你一個長安》《明月幾時有》等歌曲,引得不少觀眾輕聲跟唱。
8天36場演出,兩臺博物館免費開放,老字號美食香氣四溢——易俗社文化街區用最地道的“秦”味、最熱情的“秦”韻、最創新的“秦”意,打造了一場傳統與現代相融的文化盛宴。這份誠意滿滿的“秦”意,讓這個“雙節”假期的西安,在秦腔的鏗鏘聲里,真正是嫽扎咧!
文/首席記者 孫歡 實習生 謝思琪 圖/記者 尚洪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