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關節炎嗎?它不只是老年病,年輕人也會中招;鍛煉并非“越動越傷”,關鍵在方法;關節炎更不是靠吃止疼藥就能解決問題。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記者近日采訪了西安市紅會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楊西超,糾正關于關節炎的常見誤區,并給出實用的日常護理建議。
誤區一:關節炎只是老年病
事實:關節炎有多種類型,并非老年人專屬。
骨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但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在年輕人中也很常見,兒童也可能患病。年輕人出現關節問題,需警惕是否為全身性疾病的表現,應盡早診斷。
誤區二:關節疼就該少動或不動
事實:適度運動對關節健康至關重要。
過度休息會導致肌肉萎縮,加重關節負擔。應選擇對關節友好的運動,如游泳、太極等,來增強肌力、保護關節,避免突然高強度蹲起、頻繁爬樓、負重蹲跪等動作。不過急性期要先減少負重和劇烈運動,緩解后再逐步恢復。
誤區三:關節一疼就吃止痛藥
事實:止痛藥只能緩解癥狀,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長期自行服用止痛藥可能掩蓋病情,延誤診斷與規范治療。應先到醫院明確病因,再根據不同類型關節炎進行針對性治療。急性疼痛可在醫生指導下短期用止痛藥緩解;但骨關節炎更應靠運動康復、控制體重、肌力訓練來治本;類風濕關節炎等炎癥性關節病,核心是用抗風濕藥控制免疫和炎癥。
誤區四:關節疼就是缺鈣,補鈣就能好
事實:補鈣主要針對骨質疏松,不能治愈關節炎。
骨關節炎主要是關節軟骨磨損與退變,需綜合治療。中老年人可能同時存在骨質疏松,但補鈣對已形成的關節炎效果有限。當然,中老年人仍需保證足夠鈣和維生素D攝入以保護骨骼。
誤區五:熱敷包治百病
事實:急性期應冷敷,慢性期可熱敷。
急性扭傷、拉傷或痛風發作時,熱敷會加重炎癥和腫脹,應先冷敷;對于長期慢性疼痛,熱敷確實有助于放松肌肉、促進循環,緩解疼痛。
誤區六:護膝戴得越久越好
事實:護膝主要起輔助作用,不宜長期依賴。
急性期或運動時使用護膝可提供支撐、減輕疼痛;但長期佩戴會使肌肉得不到鍛煉而變弱。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并配合適當肌力訓練。
誤區七:貼膏藥、理療能“根治”關節炎
事實:只有短期緩解疼痛功能,不能逆轉治愈。
外用貼劑、理療、針灸等可短期緩解疼痛、改善功能,但不能逆轉關節退變或治愈類風濕關節炎。炎癥性關節炎需盡早規范用藥,骨關節炎需長期堅持運動和體重管理。
誤區八:關節炎是“不死的癌癥”,無法治療
事實:大多數關節炎通過規范治療可以得到良好控制。
隨著醫學發展,已有多種有效治療手段。關鍵在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并結合科學鍛煉與合理保護,絕大多數患者的生活質量都能顯著改善。
在關節炎日常預防與護理要點上,楊西超提醒,要注意均衡營養,控制體重,少飲酒,避免高嘌呤食物。日常生活選擇對關節友好的運動,注意保暖。出現持續腫痛、夜間痛醒、晨僵超過30分鐘或活動受限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