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霧未散,山色空濛。11月3日15時,隨著330千伏栗鄉變及栗柞、栗金雙回線路啟動,圍繞330千伏金柞線展開的陜西電網四項省級保供電重點工程攻堅會戰圓滿完成。
此次攻堅涵蓋甘浙特高壓線路工程、安康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西康高鐵330千伏供電工程商洛段與安康段四項工程,涉及線路跨越、變電站啟動、技改大修等8項主要任務。工程點多面廣,作業區域多位于山區,參建單位眾多,人員密集,加之恢復陜南水電上送通道的緊迫工期,以及入秋以來持續降雨、道路泥濘、氣溫驟降等不利因素,為施工帶來嚴峻挑戰。國網陜西電力統籌組織、強化節點管控,推動各參建單位協同作戰,確保工程高效推進、高質完成。

跨越:特高壓穿山越嶺 攻堅克難保進度
10月31日,甘肅-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4標段跨越330千伏金柞I、II線的施工任務提前三天告竣,為后續建設按下“加速鍵”。
該段線路地處秦嶺險峻山區,塔位多分布于陡坡深壑,大型機械難以進入,建材運輸全靠人扛機載,步履維艱。山勢如削,溝壑縱橫,加上今秋連陰雨,泥石流頻發,山路泥濘濕滑,施工難度極大。面對艱巨的跨越任務,施工團隊堅持“安全第一、質量至上”,提前制定專項施工方案與應急預案,開展全員安全培訓,設置專職安全監護,對高空作業、帶電跨越等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監控,惡劣天氣下及時調整計劃,全力保障人員安全與工程進度。
質量管控同樣嚴格。從原材料進場到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嚴格把關,用時四天完成導地線展放任務,七天完成兩基轉角塔、一基直線塔斷緊線附件安裝工作,在高效推進施工的同時,每一項工作都做到了質量過硬,用實際行動詮釋了 “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
甘肅-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國家重點能源工程。此次施工任務的完成,打通了工程建設的關鍵節點,為后續其他放線段的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將進一步加快工程建設步伐,助力工程早日建成投運,為實現能源跨區域優化配置、保障電力供應發揮重要作用。

貫通:750千伏主動脈落成 電力動能再升級
10月28日清晨,秋霧裹挾著山間的清冽尚未散盡,商洛市鎮安縣永樂街道辦八畝坪村的山巔之上,牽引機的轟鳴漸漸停歇,最后一相“銀線”如靈動游龍般精準落位,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勾勒出一道蔚為壯觀的弧線。這標志著陜南首條75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安康750千伏線路工程全線貫通,為陜南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不息的電力動能。
作為國家電網“十四五”規劃中的關鍵性基礎設施項目,安康750千伏線路工程是陜西電網優化能源資源配置、增強區域互聯互通能力的重要樞紐。工程2023年10月整體動工,起于西安市藍田縣三官廟鎮的西安東750千伏變電站,止于安康市漢濱區西山村的安康750千伏變電站,橫跨西安、商洛、安康三市,串聯起藍田、柞水、鎮安、旬陽、漢濱等多個縣區。全線采用單、雙回路混合架設方式,662基新建鐵塔如鋼鐵衛士般矗立山間,共同構筑起一條穩固可靠的電力“主動脈”。
貫通當日,項目成員侯勇的目光緊緊鎖定在塔上作業的工人,嘴里不停地叮囑:“上下塔一定要使用攀登自鎖器,千萬不能馬虎!”
在工程推進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國網陜西電力緊繃安全之弦,緊密協作,高效聯動,創新采用主動式安全管理,通過優化路徑、加大基礎樁徑等措施,全力抵御復雜環境風險。應用深基坑一體機、抱桿受力監測裝置、集控可視化牽張系統等機械化裝備,降低現場作業風險,以“精品工程”為標尺,嚴格把控每一環節的質量與每一細節的安全。

保障:高鐵供電線路貫通 筑牢綠色發展根基
10月30日,在秦嶺深處的鎮安群山中,隨著330千伏金柞線涉網作業組塔、架線工作全面完成,西康高鐵商洛段330千伏供電工程全線貫通,為后續工程整體投運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程開工以來,共完成267基基礎施工和鐵塔組立任務,累計展放導線146.96千米。施工區域主要位于秦嶺山區腹地,地形險峻、交通不便,給工程推進帶來了巨大挑戰。項目團隊通過搭設索道、投入起重機,發揮機械化優勢,克服地形與天氣制約,穩步推進組塔與放線。
面對今秋持續陰雨和滑坡風險,業主項目部聯合參建單位制定雨季施工預案,與氣象部門聯動,科學安排進度,并利用無人機與人工結合巡查,嚴控質量、防范風險,確保施工環節銜接有序、推進穩妥。
目光向南,轉到安康。工作人員正利用無人機點云系統,完成330千伏康建I、II線首基鐵塔數據采集工作,這標志著330千伏康建I、II線,330千伏康麻I、II線驗收工作正式啟動。

康建、康麻線起點位于750千伏安康變電站,線路途徑安康山區,最終送達330千伏安康西牽引變和330千伏旬陽麻坪牽引變,線路累計架設鐵塔173基,展放導線64.8公里,未來將擔負起西康高速鐵路電力供應任務,與商洛市部分線路共同構成鐵路能源動脈。
這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不僅對高鐵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更是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動力源。同時,還有助于鞏固秦巴山區的脫貧攻堅成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當一條條“銀線”躍過秦嶺,它們不僅是輸送光明的“動力線”,更是區域產業升級與綠色發展的“希望線”。這些縱橫秦巴的電力工程,正以鏗鏘之勢,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在三秦大地上譜寫基礎設施建設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壯麗詩篇。(張楚翌 柴迎)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