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寶雞市渭濱區傳感器(西安)科創中心,創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重點實驗室6個、院士工作站6個,組建省級“科學家+工程師”隊伍9支,2戶企業入選省級中試基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戶、高新技術企業91戶、瞪羚企業2戶……寶雞渭濱區正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能級躍升”的姿態,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市場需求與產學研雙驅動,激發創新活力
作為老工業基地,渭濱從不缺乏忙碌的車間與機器的轟鳴,但如何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始終是發展中的關鍵課題。
位于高家鎮的寶雞市新福泉機械科技有限公司長期以來堅持自主創新研發,累計取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45余項,獲評陜西省中小企業創新研發中心,為產業突破瓶頸、開辟新增長點提供了樣本。
“以市場痛點為研發‘導航儀’,不在實驗室閉門造車,而是深入下游領域挖掘真實需求,是我們確定研發方向的基本邏輯。”公司總經理趙新表示。該企業在調研中發現,海洋平臺零部件因海水腐蝕往往3—5年就需更換,于是立即鎖定“長效防腐涂層”研發;了解到軍工領域急需高純度、高熔點金屬粉末,便集中力量攻克等離子絲材霧化技術。這種“問題導向型”研發,讓企業的創新始終緊貼市場,避免資源浪費,最終在細分領域占據95%以上市場份額,23項核心專利已成功轉化為量產設備。
市場需求指引方向,產學研協同則激發創新活力。據介紹,新福泉與某裝備重點實驗室及多所高校深度合作,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量產設備,“理論——試驗——量產”的閉環使研發成功率提升60%以上。

人才研發與生產轉化兩地協同,注入發展新動能
2024年6月,渭濱區傳感器(西安)研發中心一期在西安高新區建成,總面積1868平方米,地處人才與創新要素聚集區。目前,該中心已吸引陜西蔚影激光、長美科技等4戶企業入駐。
“我們在西安高新區設立新材料研究院,同時在寶雞近200畝的產業基地也已基本建成,預計2025年底全面投產。”陜西長美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牟崇建介紹。長美科技專注高分子材料減振降噪、新型絕緣防護及非金屬復合材料力學應用等五大系列產品,是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器材領域的專業集成商。
據統計,長美產品已服務全國58個城市、479條線路,累計里程7750公里,年產尼龍和聚酯產品1500萬件、軌道供電防護產品10萬套、減振降噪阻尼產品50萬套。企業還建成全自動鋼軌阻尼生產線,引進聚氨酯減振墊自動化生產線,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有效滿足市場需求。
“我們的光機產品已完成各項功能和性能驗證,取得IATF16949和ISO9001認證,達到裝機和量產條件。”陜西蔚影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張永波表示。公司依托科創研發中心,采取“生產在寶雞,研發、銷售在西安”的模式,在關鍵技術突破、人才團隊建設和供應鏈整合等方面獲得有力支撐,有效緩解了研發與轉化過程中的瓶頸問題。
蔚影激光已入選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其自主研發的光電投影產品通過車規級質量體系認證,進一步促進了傳感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該項目的成功轉化,也驗證了“科創飛地”模式的可行性。
人才與研發在西安,生產與轉化在寶雞——這種“飛地”模式引導企業對接西安的科技與人才資源,開展研發試驗,對接工信、融資和生產經營等產業要素,實現對入駐企業的全方位賦能。該模式為突破科創資源限制、引導先進地區要素向渭濱轉移注入新動能,切實提升了區域新興產業競爭力。
帶頭走出去、帶頭引資源、帶頭解難題。渭濱區著眼科技企業孵化與項目引育,立足企業技術研發與人才服務,聚焦招商引資與對外宣傳,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未來,這里將繼續為產業升級提供新引擎,為技術創新構筑新高地,為對外開放打開新窗口,為工業發展持續注入澎湃的“渭濱動能”。(周佳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