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這個模擬實驗,DNA分子復制的過程是不是一下就清晰了?”在王益中學生物課堂上,老師指尖在智能黑板上輕輕一劃,屏幕上的DNA鏈模型隨即展開動態變化,原本抽象的“生命密碼”變得直觀可感。臺下的學生紛紛睜大眼睛看著的這塊智能黑板,正是王益區“十四五”期間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十四五”以來,銅川市王益區教育事業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核心目標,錨定“優質教育•德馨王益”品牌建設,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教育事業實現從“基本均衡”到“優質跨越”的歷史性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教育發展答卷。

資源配置再升級,筑牢教育發展硬根基。王益區以科學規劃為引領,推動教育資源優化重塑。通過合并原礦務局一中、陜煤建司一中,高起點、高標準建成王益中學;推進市三中、紅旗街小學教學綜合樓等項目,累計新增學位810個,實現辦學條件“質的飛躍”。同時,投入智慧校園建設,采購設備2346套,新建計算機教室、實驗室等功能空間44個,實現義務教育學校護眼燈全覆蓋、校園運動場地全升級,讓“智慧+安全”成為校園標配:全區建成省級平安校園8所、市級14所,構建起全方位校園安全防護網。
體系建設提能級,打造全階段育人新范式。從學前到特殊教育,王益區構建起全學段優質教育體系。學前教育普惠率達88.24%,創建省級示范園2所;2025年3月,成功摘得“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桂冠,成為全省首批、全市首個獲此殊榮的縣區,“益課堂”改革經驗獲教育部推廣;王益中學建成省級標準化高中,創新實施“云校+”模式鏈接西安名校資源,高考實現三年“低進高出”;職業教育開展培訓150余期、惠及萬人,特殊教育通過“隨班就讀+送教上門”,保障每一名殘疾兒童平等受教育權。

隊伍建設強內核,激活立德樹人源動力。五年來,王益區通過高層次引進、公開招聘等方式,新增教師270名,優化隊伍年齡與學科結構;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140人次,實現優質師資城鄉共享;開展信息技術、師德師風等培訓超萬人次,培育省、市、區級教學能手、名師283名。同時,落實職薪績效改革、鄉鎮教師補貼,切實提升教師待遇,筑牢教育人才“穩定器”。
立德樹人守初心,構建全面發展新格局。王益區始終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承辦全市德育工作現場會,傳承照金紅色基因,常態化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新時代好少年評選等活動,打造耀州窯、科技館等研學基地,以“兩節兩會”搭建學生全面發展平臺。目前,全區擁有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全國文明校園2所,創建2所紅軍小學,“一校一品一特色”校園文化蔚然成風,王益中學“水杉精神”、市四中的“扁擔精神”、紅旗街小學“紅旗文化”等品牌深入人心。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開局的交匯點,王益區將繼續鞏固拓展已有成果,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激發教育發展內生動力,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堅實的步伐,奮力書寫人民滿意教育的時代新篇,為譜寫王益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教育的磅礴力量!(孟星辰 通訊員 羅速速)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