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馮倩楠
“叮鈴鈴——”
“張法官,我想跟你咨詢個事……”
金秋時節,延安市志丹縣迎來豐收季。得益于前幾年扎實普法工作,近兩年,每到這個季節,張麗梅都會接到果農打來的電話。
張麗梅是志丹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負責蘋果巡回法庭工作,曾獲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個人稱號。“法官要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情懷,讓法律的光輝溫暖人心。”她說。

以誠心幫助果農
就在幾天前,張麗梅接到了果農老胡的電話。
原來,早些時候,有果商與老胡在內的幾戶果農簽訂了定金合同。9月13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讓即將成熟的蘋果布滿坑痕,部分果樹樹枝也被砸斷。
果商提出退還定金,果農不愿意,糾紛由此產生。
電話里,張麗梅耐心解釋相關法律規定,隨后又與蘋果經代辦人、果商面對面溝通,釋法答疑。最終,雙方同意各讓一步,達成調解協議。
果農明白要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蘋果巡回法庭功不可沒。
“什么是規范有效的書面合同?”“簽合同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幾年間,張麗梅通過蘋果巡回法庭將司法服務送到田間地頭,開展“蘋果法庭進鄉村”系列普法活動,在果園現場發放《果農果商實用法律手冊》等普法資料,講解法律知識,不少涉果糾紛就地化解。
“蘋果交易一旦發生矛盾,處理時效非常關鍵,尤其在采摘季,果農等不起,需要快速調解處理。”為此,過去幾年中,每到采摘銷售季節,張麗梅常將法庭“搬到”田間地頭、蘋果交易市場等地,通過以案說法就地增強果農和果商們的法律意識。
“你們辛苦,又大老遠跑來了,吃點兒蘋果。”走村入戶時,果農捧上蘋果表示感謝的場景,屢見不鮮。

以耐心贏得信任
多年與群眾打交道,讓張麗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人。老人的兒子臥病在床,她作為案件代理人替兒子打官司。
第一次與老人見面時,張麗梅剛接手案子,還沒來得及給被告送達。老人拄著拐杖,一次次來辦公室“堵”她,反復問:“是不是要判我輸?”每次見到老人,張麗梅都噓寒問暖,操著方言,詳細講解法律關系、舉證責任、程序規定等內容。
有一回,老人臨走時嘟囔:“要不是聽人說你是個公正的法官,我早就鬧得不讓你工作了……從法院樓上跳下去,看你咋辦?算了,今天我就先回了。”這句帶著情緒的話,反而讓張麗梅心頭一熱——她從這“狠話”里聽出,老人聽進去了她講的道理。
案件審結后,老人還多次來找張麗梅咨詢其他問題。
“群眾可能聽不懂復雜的法律術語,卻渴望得到一個明明白白的說法。”張麗梅說,釋法析理不是程序性的點綴,而是站穩人民立場的“必修課”。從見到當事人起,就要全方位地釋明法理,說得清、講得透,至關重要;說得不到位,可能會埋下隱患,甚至引發信訪問題。
與群眾打交道有沒有技巧?“有的,比如先拉近距離,‘叔叔阿姨’先叫著,打消當事人的對立情緒;比如保持耐心、注意方法,在傾聽群眾訴求時隨時給予反饋。”張麗梅頓了頓,“不過,最重要的,是讓群眾感受到你的真誠與尊重。”
以慧心找到最優解
“終于把入股金和分紅要回來了!”抗爭整整兩年后,拿到錢的那一刻,老宋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幾年前,連同老宋在內的70多戶村民,每戶入股15000元,與一家企業簽訂作物產業協議,約定每年向每戶村民分紅2000元,五年后返回本金。
誰承想,2023年,企業租賃的土地到期,續租遇到困難,企業家轉而到外地投資。分紅斷了,股金也不給退,70戶村民發了愁。
2024年底,當地鄉政府聯系了張麗梅。前前后后琢磨了好幾遍后,考慮到這批案件事實、法律關系具有相似性,為高效化解糾紛,張麗梅決定選取其中1起案件作為示范性訴訟案件,進行深入審理。
訴前,張麗梅依據當事人申請,進行了財產保全,將被告賬戶凍結。不久后,企業老板主動找到志丹縣人民法院,要求進行調解。春節前,這起示范案件的股金和分紅全部兌現;今年,70多戶村民的股金和分紅也已全部兌付。
“兩萬元看似不多,但每一起‘小’案,都關乎當事人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張麗梅說。
“法曹英賢”馬錫五出生于志丹縣。馬錫五“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等司法理念深深影響著張麗梅。在踐行“馬錫五審判方式”過程中,張麗梅不止一次感受到:“法官的使命,不僅要做實定分止爭,更要像馬錫五那樣,帶著深厚情懷,傾聽群眾心底的聲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