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舒
近年來,在商洛市委和丹鳳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政協的精心指導下,丹鳳縣政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4567”工作總體思路,以“四個政協”建設為目標,守正創新、實干篤行,以良好的工作成效展現了基層政協的使命擔當。
一、爭做“忠誠政協”,在政治引領上彰顯新擔當。聚焦“忠誠政協”目標,扛牢政治責任,確保政協履職方向正確。一是織密思想“學習網”。樹牢“學習就是履職”理念,構建“黨組領學、委員研學、機關導學”多層次體系,讓“兩支隊伍”在系統學習中筑牢共同思想根基。二是繃緊政治“責任弦”。始終將政協工作嵌入縣委全局,重大事項“必報告”、重要工作“必請示”、重要活動“必邀請”,始終做到與縣委同頻共振、同向共進。三是抓實落地“硬舉措”。充分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探索政協黨建與履職有效融合的機制和載體,推動了上級要求在政協落地生根,讓政治引領從“紙上”走到“事上”。
二、爭做“擔當政協”,在服務大局上展現新作為。聚焦“擔當”政協目標,堅持謀劃工作在大局下思考,推動工作在大局下行動,在助力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中彰顯了擔當。一是聚焦中心“建真言”。打通市縣課題“聯動通道”、縣委命題與政協選題“貫通渠道”,圍繞打造中國康養名縣、葡萄酒首位產業發展、民營經濟發展等關鍵領域深研細究,形成調研成果21篇、意見建議387條。二是緊扣中心“聚智慧”。緊盯丹鳳縣委“一縣五區”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同步成立“一縣五區”委員工作室,75次開展微調研、微協商“靶向發力”,從產業培育到民生服務,從項目推進到政策落地,把委員智慧變成“一縣五區”建設的“助推器”。三是圍繞重點“用實勁”??h政協主席會議成員認真落實縣委安排,躬身入局包抓產業集群1個、產業鏈1個,重點項目7個、重點企業23個、村(社區)15個,在促進全縣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貢獻了力量。
三、爭做“同心政協”,在凝聚共識上探索新路徑。聚焦“同心”政協目標,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的中心環節貫穿始終。一是委員工作室“連民心”。探索形成了“12345”工作法,17個委員工作室常態化開展各種微協商、微調研、微監督活動262場次,從家長里短的“小事”到社區治理的“實事”,讓委員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說話”。二是文史工作“潤人心”。依托丹鳳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名人效應,先后出版《紅色丹鳳》《咱的鄉黨賈平凹》等文史書籍,通過講述有影響的事件和人物故事,讓群眾在文化共鳴中增進情感認同,凝聚起精神共識。三是社情民意“通民情”。設立“社情民意直通車”熱線電話,助力解決一批水不通、氣不暢、燈不亮、路不平的民生實事,實現了反映意見建議與團結引導界別群眾的有機結合。《丹鳳特崗教師先留城后下鄉值得推廣》的社情民意信息被省委書記趙一德同志批示。
四、爭做“活力政協”,在主責主業上彰顯新業績。聚焦“活力”政協目標,真抓實干,創新干成許多利當前、管長遠的工作。一是務虛會“定航向”。每年一場務虛會錨定目標:2022年“機制建設提升年”搭好“制度框架”,2023年“隊伍素質提升年”辦好“十件大事”建強“履職隊伍”,2024年“全面提質增效年”以“123345”思路破局,2025年“履職成果鞏固年”以“153”思路深耕,讓每年工作都有“新落點”、履職都有“新突破”。二是提案辦理“提質效”。創新建立提案工作“四個一”機制和“一案三雙”督辦機制,實現“提”“辦”雙向共贏。三是民主監督“破難題”。向57個單位派駐7個監督小組、49名監督員,聚焦學生心理健康、老舊小區改造、醫保政策落地等民生領域開展78次民主監督,形成45份意見書,用“監督之力”解群眾“心頭之憂”。四是委員工作室“拓新路”。在北京、上海、杭州、廣東設立“招商引資委員工作室”,讓駐外委員工作室成為丹鳳“引商資、聚商智”的聯絡站,助力攜程農莊、食用菌精深加工等項目落地。
(作者系丹鳳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